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的本命年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9:19:37  


 
“劉易斯轉折”到來 

  罷工、自殺等行為可能令工廠管理者措手不及,但如果能理解這種行為背後是有經濟規律的,他們或許也能獲得更理性的解決方式。 

  1954年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發表了題為《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在這篇論文中,劉易斯提出了“二元經濟”發展模式。他認為,現代經濟發展過程是現代工業部門對傳統農業部門的擴張過程,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把沉積在傳統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全部轉移乾淨,直至出現一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為止。 

  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此時工資取決於維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二是勞動力短缺階段,此時傳統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完畢,工資取決於勞動力的邊際生產力。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剩餘轉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也開始不斷提高。經濟學把連接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交點成為“劉易斯轉折點”。 

  “劉易斯轉折點”反映的是勞動力成本在市場活動中的變化規律。據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博士後黎煦研究發現,先行工業國和後起發達國家在“二元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都經歷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無限供給到勞動力出現短缺的轉折時期。在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真實工資在任何部門都不會明顯上漲。只有在“劉易斯轉折點”到來時,即剩餘勞動力基本轉移完畢,勞動力的工資水平才會上升。英國勞動力工資在轉折點的1820年、日本在轉折開始的 1920年以後,工人真實工資水平都開始明顯上升。因此,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面臨“劉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工人真實工資水平的變動(上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黎煦認為,近幾年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一些顯著變化說明中國已經進入“劉易斯轉折”區域。他發現,中國的勞動參與率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一直在下降,但到了2006年這一指標開始回升。同時,從2004年開始,沿海地區開始出現民工荒,這一現象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從國際比較來看,現階段中國製造業雖然工資水平很低,但上漲速度非常快,這是‘劉易斯轉折點’來臨的一個重要信號。”這位研究者在其撰寫的《劉易斯轉折與勞動力保護》一文中稱。 

  由此可見,富士康在一系列跳樓事件之後決定給員工加薪30%,以及本田南海工廠視圖以加薪來平息罷工的做法,似乎都是出自特殊事件的偶然結果,但實際上它們與中國處在劉易斯轉折這個大趨勢已經不謀而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