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蔡定劍:民主仍需啟蒙

http://www.CRNTT.com   2010-11-23 09:58:39  


 
  很遺憾的是,這段文章的前後邏輯也是混亂的。如梅先生在這段文字的結尾時說,“西方視自己的民主觀念為普適價值”會給一些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顯然他忘記在前面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民主觀念是“有普適意義的核心價值”。 

普適性與國情的衝突 

  在梅文中一方面承認民主具有普適性價值,另一方面又大談國情特殊論和階段論,使我們有點迷思。普適性的中文含義難道不是指普遍適用,超越具體情況的一種性質?否則怎麼能稱其具有“普適性”?既然民主是一種普適性的價值和制度,當然就可以適用於不同地域、國家和社會制度,適用於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是超越國情的。如果有一些國家因條件特殊不適應民主,那就說明民主就不具有普適性。梅先生一方面承認民主的普適性,另一方面指責民主的普適是“泛民主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承認民主是普世價值,並不否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條件,民主有優劣、質量高低之分;依不同的國家國情和歷史條件,各國走向民主的發展道路和採取的民主形式有別;從非民主走向民主也有一個時機和條件的選擇問題。但是,民主作為一種普適的價值觀和國家制度,有些核心的要素是不可變的。民主制的核心是人民主權,合法的政府統治要得到人民的授權。民主需要多元利益表達,在充分協商基礎上的多數決定,尊重少數人的權利,保障個人自由,需要司法獨立等等。這些民主制本質的內容和要素與國情無關。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不論是經濟發達還是不發達,搞民主制都必須遵循這些原則。否認這些民主的要素或原則,就是否認民主本身。國情對民主當然會產生影響,但只能決定不同國家民主的具體形式(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實現路徑(是革命式,還是改革式,是激進改革,還是漸進改良等)。國情不能作為反對實行民主的理由。 

  當民主作為一種普世價值和現代文明的政治制度不可阻擋地在全世界發展的時候,大講國情特殊無非是要告訴人們,民主不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國情特殊論只不過是阻撓民主在中國發展的擋箭牌。 

  他們把“社會、經濟、文化尚不發達”作為中國不能實行民主的“國情”。中國經過經濟改革,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號經濟大國。2007年中國人均GDP2461美元,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GDP已經達到5000美元至10000美元。這比很多最初建立民主制的國家經濟不知發達多少。難道21世紀的中國不如200-300年前英美國家嗎?看今日世界,連尼迫爾、不丹都實行了民主轉型。如果按梅先生說的經濟發展水平能決定是否民主,那麼,我們在北京、上海等東南沿海地區是否可以實行更高程度的民主呢?所有的城市是不是可以先民主起來呢?中國社會已經高度發達,美國在建立民主制的時候還在販賣黑奴,還沒有汽車和火車,中國沒有等級社會,有自由流動的公民,擁有最現代化的交通、通訊、傳媒和電子網絡系統。中國文化不發達嗎?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國人在其他場合下從來沒有承認自己的文化不發達。可見,所謂國情特殊不能發展民主是一種借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