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經濟轉型的核心是金融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12-26 09:10:02  


金融轉型是經濟轉型的核心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訊/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中國一以貫之地實施著工業化戰略和外延擴張型增長。該模式通過轉移農業剩餘產品實現了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並通過廉價的金融資本和廉價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兩重的支撐。

  但這一模式的負面效應和不可持續性已日益顯現:“三農”問題和貧富兩極分化抑制了國內消費市場的拓展;製造業產能的過度擴張遭遇了資源環境的瓶頸;對外部市場的過度依賴面臨發達國家需求的長期衰減;居民財富積累困難,隱含著未富先老的巨大社會風險。這些社會經濟結構問題的持續惡化又給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帶來系統性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潘英麗文章表示,轉型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需要面對的核心任務。而經濟轉型的核心是金融轉型。

  經濟轉型對金融轉型的內在要求

  文章稱,經濟轉型的一項內在要求是,增長的動力需要更多地從出口需求轉向國內消費需求。瑞士信貸關於全球消費增長的預測是,所有發達國家消費在全球的占比都將下降,而美國的消費占比將從2007年的30%下降到2020年的20%。相比較,中國的消費占比則將從5.3%增加到21%。中國消費增長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關鍵是如何創造條件,將這種消費增長潛力激發成為現實的經濟增長動力。

  未來國內的消費需求取決於中國人口結構和收入的變化。其重要特征是消費的多樣性和個性化趨勢。中國的公共服務和個性化消費品的供給不足抑制了消費需求的增長。目前政府正致力於改善公共產品的供給。相比較,多樣化、個性化消費品和消費服務的供給不足問題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低收入群體工資水平的上升,有助於增加低端消費需求,但是中高等收入階層對個性化和人性化消費服務的需求卻仍然受到供給能力不足和作為服務消費補足品的閑暇時間不足的限制。

  這里需要的是生產體系的轉換,即從大規模、標準化和相對簡單的生產體系,向標準化與個性化並存,大生產與小製作並存,現代化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平衡發展的複雜生產體系轉換。這種生產體系的轉換和經濟轉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資源的配置能否從政府行政主導型模式轉向市場主導型模式。由於資金是稀缺的社會生產資源的支配和使用權,資金配置的市場化就成了資源配置市場化的核心。加快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是經濟轉型的內在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