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關閉外來工學校是撕裂族群的愚政

http://www.CRNTT.com   2011-08-18 14:10:44  


 
秋風:驅趕農民工怎從娃娃抓起?

  2011年08月17日08:10南方網 秋風 學者

  原題:教育不能排斥外來人口子弟

  孩子能否安心上學是對執政者責任心的考驗,貧窮人家的孩子是否有學可上,是對執政者良心的考驗。自6月中旬起,北京市大興、朝陽、海淀三區近30所打工子弟學校相繼收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停通知,所涉學生近3萬名。可以預料,其中相當部分孩子將無學可上。 

  政府部門關閉這些學校,各區這次給出的理由就是,這些外來人口子弟學校沒有辦學許可證,沒有房產證,校舍為違法建築,存有安全隱患等。 

  聽起來蠻有道理。但這樣的規定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辦學要有辦學許可證,但正如某學校校長所說,從2006年開始,區裡就沒給打工子弟學校發過辦學許可證。這樣,無證的學校將永遠不可能有證,也就永遠處於不合法狀態。因此,他們也就難以對未來有長遠預期,不可能增加投入,租賃質量較好的校舍。結果他們的校舍就可能是違法建築。然後,政府部門就有很充分的理由關閉它們。審視這個因果鏈條不難發現,執法部門關閉它們的理由,其實是政府部門自己一手製造的。

  當然,在關閉這些學校時,有官員承諾,將會妥善安排這些學生,讓孩子有學可上。但完全可以預料,這些學生中的不少人將不大可能獲得妥善安頓。比如,官方要求學生必須“五證”齊全才可以上公立學校,而這些打工子弟學校學生的不少家長是菜農、商販、臨時工,甚至靠拾荒為生,也就無法做到“五證”齊全。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孩子在北京將無學可上。 

  官員們也許會說,這些沒有資格在北京上學的孩子,可以回家成為留守兒童。筆者前不久到湖北某地農村,眼見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相依為命的慘狀。沒有父母照顧、監管的留守狀態,對於兒童少年的身心成長極為不利。長遠來說,也將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然,城市官員可能會說,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些父母完全應該回去——— 至此,圖窮匕首見。或可大膽推測,這正是城市政府大規模關閉外來人口子弟學校的終極目的。城市當局關閉外來人口子弟學校,就是為了把城市政府認為對城市沒有用處的低等級的外來人口驅趕出去,以減輕城市的人口壓力。 

  這是一種典型的集體自私,在過去十幾年來,幾乎所有城市的政府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其實,不光是從事低端行業的外來人口子弟上學存在難題,即便是作為外來人口的白領,其子女上學也存在很嚴重障礙。筆者為此也寫過至少十幾篇文章,從各個角度討論過這樣的做法是如何地不正當、不合理、不合人情。大道理已經講完了,現在確實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城市政府不歡迎外來人口及其子女,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畢竟,按照現有法律,地方政府確實只有責任服務於本地戶籍人口。因此,解決外來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治本之策,乃是從根本上改革戶籍制度。就此而言,重慶的改革可供各地效仿。今年,重慶大約會有300萬農民工獲得重慶戶籍,當然也就解決了其子女的教育問題。 

  同時,教育財政投入模式應當進行重大改革。目前基礎教育投入主要依賴區縣一級政府。外來人口如果大規模跨省區流動,一律進入公立學校,就會導致流入地地方政府的教育財政負擔壓力較大。因此,解決此一問題的根本辦法是調整政府的教育投入結構,增加中央政府對基礎教育投入的比例。中央政府的投入按照各地實有學生人數撥付,這樣可以緩解地方政府對外來人口子女的教育財政負擔,讓地方政府沒有借口不給外來人口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 

  當然,這兩項制度的變革,均牽涉廣泛。但是,這樣的改革已經到了必須進行的時候。一群孩子,僅僅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城市裡沒有戶籍,而他們的身份比較卑賤,就無法獲得跟隨他們的父母一起生活、一起接受教育的機會,讓他們在沒有父母陪伴與無學可上之間進行殘酷的抉擇,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其教育制度、財政制度的恥辱,也是對其法律、人心的傷害。一套制度或許可以找出各種現實的理由,不平等地對待孩子的父母,但不平等地對待孩子,任何人也找不出任何站得住腳的理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