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化金融改革亟須解決方向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7-10 08:20:03  


 
  綜上所述,在當今無論從國際環境還是從國內經濟發展的態勢來看,人民幣都還不具備走向國際化的條件。但是,在巨大存量,外匯儲備的壓力下,基於外匯占款發行的人民幣供給量一直居高不下,面對如此巨大規模的內生性貨幣供給,我們應該如何來加以控制呢?

  第一種選擇是把人民幣推向國際社會來降低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如上所述,這種方法是不可行的,因為人民幣國際化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和麻煩;第二種選擇是開放資本項目,鼓勵對外投資來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進而達到減少人民幣外匯占款發行的數量。但是,這樣做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在國內金融改革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就對外開放資本項目,違背了金融深化的一般規律;二是中國作為一個尚未得到世界工業化國家普遍承認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外投資所遭遇的歧視和壁壘是眾所周知的。

  最近一些年來,中國在對外投資方面遇到的困難告訴我們,沒有經濟體制和金融領域的改革深化,想要通過對外投資來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可供選擇的方法只能通過發展離岸美元市場來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我們這里所說的離岸美元市場是指,在不開放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允許世界各國的企業到中國來發行美元債券,並在中國有關當局的監管下,允許各種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從央行換取美元到此離岸美元市場認購外國企業發行的債券,從而達到美元儲備國際化的目標。選擇這樣一種做法的安全性很高,它不僅可以為中國找到一種有效的對外投資的渠道,並能大規模壓縮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降低由於外匯占款發行而帶來的流動性衝擊。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結論:

  第一,中國不是美國,不可能通過金融運作來增進人民的福利、實現強國之夢,即使是美國,也因為過度發展金融等虛擬部門而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與經濟的泡沫化,並在2007年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與經濟危機。

  第二,中國不能走日本的道路,在經濟總量膨脹之後,放棄實業和對外貿易,盲目發展虛擬經濟,大規模參與對外金融投資,過分著力推進本幣國際化,最終導致經濟走向長期性衰退。

  第三,值得中國借鑒的是德國,以製造業為本,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盡可能地控制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升值,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人民群眾的普遍幸福。

  據此,呼籲管理層應重新審視目前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確保金融改革必須是有利實體經濟發展的。否則,日本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