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化與國家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1-24 12:19:47  


 
要同等對待不同所有制經濟,發展好經濟

  袁偉時:我想中國轉型從鴉片戰爭前後開始,已經100多年了。到了今天可以講是一個最後的階段,今後20、30年是不是成功,影響中國未來100年,乃至更長一點時間的社會走向,所以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在這個時刻我想,我們要選准轉型的路線,千萬不要再走錯路。 路線在哪裡?就是要走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康莊大道,融入全體一體化的歷史洪流裡面,要把中國變成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富強的、文明的這樣一個國家。這樣的轉型千頭萬緒,在我看來真正要發展的話,這裡面有三個關鍵是要好好掌握的。

  頭一條經濟的發展,中國雖然說是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了,但是上上下下朝野中外都認為我們的經濟存在很大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甚至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突破這些困難,關鍵在哪裡?前一段政府所做的決策是對的,要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用新的36條,現在問題呢,就是說要真真正正把民營經濟看作是社會經濟的一個主體部分。民營經濟裡容納最多的勞動力就業,在各個方面的貢獻很大,但是他所得到的貸款,還有機會的平等方面還差的很遠。應該要做到政府一再承諾的,國有經濟能夠進入的,民營經濟也能夠進入。只有走這一條路,國有經濟的壟斷局面才能夠被打破,結構改革,收入的調整等等,都得通過民營經濟的大發展來解決。

  現在無所謂完全的私有經濟,全部所得的25%要交給政府,整個經營過程裡面要提供各種各樣的稅收。另外,事後還承擔很多社會責任,所以民營經濟跟國有經濟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大廈的主要支柱,不要分彼此,不要分類別。要同等對待,特別是貸款方面不要偏重於支持國有經濟,應該是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得到同等待遇,這是一個關鍵。離開這一條,收入調整,結構調整都抓不到要點,這是第一個問題,不知道你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提問沒有。

所謂“亞洲價值觀”本身是站不住的

  主持人:首先經濟發展,其次是文化和制度方面。這個話題的開頭,你提到中國要融入這個世界去發展。但是我們現在總是會強調中國特色,在文化領域也好,經濟領域也好,都強調中國特色。文化領域強調我們的儒家傳統,經濟領域強調中國模式,中國模式認為中國經濟很成功,是因為我們的國家集權+市場經濟,使得經濟發展很快。最近《外交季刊》上的一篇文章“破碎的金磚”,他對全球124個新興市場國家做了一個定量分析,發現並不是國家集權有助於經濟發展,這124個國家,52%是民主國家,48%是非民主國家。強調中國特色和中國模式,這對中國未來發展會構成哪些阻礙?

  袁偉時:我想是這樣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完全一樣的,所以中國特色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比如政治上,立法機關人家叫做國會,我們叫做人民代表大會,這些都是特色。但是從根本上、內容上沒有什麼大的差別。那個差別是次要的,形式上,本質上,內容上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成為自由的國家、法治的國家、民主的國家。這些是共同的,所謂文化的特殊性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從過去一貫有爭論。90年代李光耀重新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亞洲價值觀,認為西方那一套不一定適合亞洲,當時我也參與了這個討論。特別是李慎之先生發表了很長的文章,分析這個問題。他是贊成金大中先生的觀點,認為所謂亞洲價值觀本身是站不住的。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時候,要解決的問題都是要從前現代的自然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要從前現代專制的政治制度,轉變為民主的制度。

  所有的國家都應該把公民從前現代的束縛裡面解放出來,成為獨立自主的現代公民。文化也應該是一個自由的文化,可以是多元的。但是另外一方面,靈魂就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自由。那樣一個言論自由,那樣一個文化制度,在這裡面任何文化都不能夠當做特殊的地位。因為中國原來是一個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一直到20世紀最初10年,也就是大清帝國崩潰以前,假如對孔子或者是儒家有所不敬,這個是不行的。那都是意識形態,這些意識形態是捆在中國人頭腦上的一條繩索,這個東西是要解放出來,不但是解放普通公民,讓他回到各種文化,各種學派平等競爭的地位上。所以我想這個問題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從根本上來講是我們的現代社會,特別是現代文化的制度,都是大同小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