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什麼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

http://www.CRNTT.com   2013-01-31 14:15:07  


 
  溫故1942,想想少年派,我們需要理性和良知填充那顆“黑暗之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提出的命題是,當人為了活命而奔波,他與神靈光相交,或擦肩而過。我們為什麼要在豪華影院裡品味一個少年的歷險或中國人的苦難?並非為了勵志或吃得更多一點。而是一個怎麼活的問題。理想的人生,是讓一個人少年出家接近神性,中年到人生戰場搏殺,晚年又回歸寺廟的。豈不妙哉?

  李安整部電影都是在布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要降服的孟加拉虎。從虎眼中看到的,是自己情緒心性的倒影。馴服老虎,就是馴服自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告喻人們的正是“生存、生活、生命”這三生教育,首先要學會生存,然後懂得生活,最後探尋生命的意義。現代教育者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將自己依附於某個強權之上,將自己交給權力機器,由它來為我們作主,這是《逃避自由》一書探究的主題。作者弗洛姆寫道:人們由於忍受不了這種隨自由而來的孤獨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逃避自由……逐步培養起人們的權威主義性格,而法西斯納粹主義正是人類關係異化的頂點。

  沒有理性,沒有良知,黑暗之心就占據內心的空白,針對小學生的槍擊事件或砍傷事件就發生了。這不是將犯罪嫌疑人說成精神病就一推了之的。有人說說“討論這有啥意義”更顯示出傳媒所說的“結構性冷漠”。

  一心想成功會讓我們輸掉什麼?

  因為誘惑太多,我們都在奔跑,筋疲力盡,但遺憾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奔跑;因為成功至上,我們都在拼搏,驀然回首,卻發現我們需要把握住的其實很少。

  遠離了自然,遠離了理性,遠離了良知,我們的內心就會被黑暗占領。

  當代人尤其缺乏“同理心”(empathy),一種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的能力。這個社會和教育的設置就是讓我們互相疏遠,考試和應聘就是打通關,大家的“任務”就是打敗其他所有人。

  我們的父母真心實意地急於幫助我們做得比別人更優秀,我們的老師一門心思地要求我們考取各類證書,於是,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們很多人就成長為情感麻木、對內心良知視而不見的人。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是殘缺的,我們對社會關係的認知是殘缺的,我們對自己內心的認知是殘缺的。

  在追求競爭和超越的過程中,我們都變得與他人疏遠了,他人即成功的障礙,自然即無盡索取的礦產,見山開山,見佛滅佛。這樣,自然不可持續,社會不可持續。我們一心要贏,結果卻是滿盤皆輸。

  所以,請想一想。

  期待訴諸內心的一代人

  你對自己的怕,不會因為你對強者的愛,而減少一絲一毫。

  文/張丁歌 

  插畫/李雄飛

  一位隨機選取的微博用戶,他擁有999個粉絲,和已達上限的2000個關注。他每日跟隨關注人的萬千發帖,過著一種應接不暇的“生活方式外包式生活”。跟隨養生ID吃三餐和確定睡覺的時間;跟隨閱讀ID,隨時放下左手的書,右手點擊亞馬遜;跟隨電影ID,告訴自己“哦,我一生還有一百部該看的電影”;跟隨星座ID,同水逆的男友分手;跟隨財經ID,把攢來出國的錢,去讀個國產商業院;跟隨忽左忽右公知ID,動輒顛覆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更多時間,每隔10分鐘點擊一次刷新,實時觀摩閨密、同事、領導、情敵、男友、男友的前女友們均在做什麼;每晚臨睡前,跟至少10個仁波切說晚安,聽他們默念:修身養性,專注自我。卻無人發問:微博設置為何不能關注自己?

  你是否有勇氣拉黑自己,再以指向內心的食指,重新關注一次自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