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四方面化解中國投融資體制八大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04-13 11:09:53  


盡快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的基本格局,才能順應新型城鎮化與經濟持續增長的需要。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訊/今年2月在俄羅斯閉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首次強調了推動長期投資融資對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重要性,決定就動員各種長期投資融資問題開展研究。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楊濤文章稱,鑒於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私人部門持續“去杠杆化”、信貸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尚未完成等,為了應對疲弱的全球經濟增長,促進投資成為中國、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政策焦點,也引起發達國家的關注。

  長期以來,高投資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然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加上發展方式轉型的迫切需求,傳統投融資體制存在的弊端進一步暴露出來。從根本上看,盡快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的基本格局,才能順應新型城鎮化與經濟持續增長的需要。

  中國投融資體制存在哪些問題

  文章分析,經過多年市場化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相較計劃經濟背景下已有了很大改善,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資金籌集與運用之間有明顯的期限錯配風險。

  一則,從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看,2011年的國內貸款占13.4%,自籌和其他資金占80.9%,表面上看銀行信貸支持投資的比重似乎並不高,但是在自籌和其他資金中,仍然有較大比重的銀行資金來源,背後原因包括:企業短期資金的長期化、企業異地貸款、關聯方引入的貸款、此前年份沉澱的銀行貸款等。總的來看,來自許多抽樣調查的分析也表明,固定資產投資中直接或間接來源於銀行貸款的部分,要遠高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二則,作為中長期投資資金的主要提供者,銀行的“短存長貸”現象仍然嚴重。據央行統計,企業存款和儲蓄存款中的活期比重居高不下,近年來通常在50%以上。而在監管和調控作用下,貸款期限增量結構有所改善,也導致中長期信貸的供給下降,同時在存量結構中仍以中長期為主,截至2013年1月末,中長期貸款占境內貸款餘額達55%,如考慮銀行通過表外業務和其他非銀行機構通道流向中長期的資金,則相關比重會更高。

  三則,在固定資產的自籌資金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融資,不僅這些債權類產品通常是以短期為主,而且商業銀行也是債券市場的最大投資者,這也間接造成銀行短期資金的長期化。由此來看,在中國的中長期投資中,還是缺乏可持續的長期資本予以匹配,這必然會造成潛在的期限錯配風險。為控制該風險而針對銀行體系的監管強化,必然會更加減少中長期資本的可得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