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屌絲化的一代

http://www.CRNTT.com   2013-11-26 12:07:25  


 
  我相信,有關這些憤世嫉俗的“無產青年”的詞匯,還會不停地被網絡造出來。這不僅僅體現了一個群體的境況和情緒,也反映著社會大勢。說到底,這還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加劇的症候。很難想象,這類詞匯在北歐等均富國家會大紅大紫。不過,一句貧富分化還是無法解釋這樣的潮流。在貧富分化之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分化,則是另一大原因。

  在現實世界,貧富分化是全球未來幾十年必須面臨的挑戰,幾乎沒有一個融入世界經濟的國家能夠自外於這一潮流。許多學者指出,高科技的知識經濟的特點,就是越來越依賴少數創新者。創新的回報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大,但給其他人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則越來越少。通用汽車極盛時曾在美國雇用著61萬多職工,是最大雇主,一年不過生產幾百萬輛汽車。如今的通用 ,年產900多萬輛車,營業額1500多億美元,但高技術使雇員縮減到21萬多,相當於過去的三分之一。新技術時代的全新產業在這方面更為激進。比如Facebook(面簿)有著10億用戶,營業額超過50億美元,卻僅雇用5200多人。

  喜歡預測未來的經濟學家Tyler Cowen在2013年秋天出版一本書,題目叫《平均已經過去》。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當今這種高度依賴創新的經濟中,只有10-15%的頂尖人才會日子越過越好。剩下的85%,則越來越變得無關緊要。他們的工薪按照市場邏輯會越來越低、越來越沒有保障。傳統的中產階級可能消失。在班上拿平均成績的,過去穩入中產,如今則可能朝不保夕。Facebook的扎克伯格輟學創業,二十幾歲身價接近200億美元。但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哪怕是勤勤懇懇,搞定一個5萬美元年薪的工作也不容易。《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在1971年,美國成人中61%屬於中產收入;2011年,這個比率跌到51%。從1989年到2011年,中等家庭的收入基本沒有上漲。另據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生活在中產社區的家庭在美國社會所占的比率,從1970年的65%降低到2009年的42%。中間階層在不斷萎縮。更糟糕的是,沒有人知道該怎麼應付這樣的趨勢。這不僅僅是在美國,而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現象。

  貧富在現實中就是這樣漸行漸遠,恍如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與此相對的是,在由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所創造的虛擬世界中,兩者則越來越近。我們讀大學時,能把自己的寫作變成鉛字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那是進入了公共媒體,沒有幾個人有此幸運。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的一個小作家,對普通人來說也如遠在天邊的文曲星,你很難有機會和他互動。如今,則別管多麼不得了的人物,你上網點擊幾下,就成了他的粉絲,對之可贊可彈,貌似有著親密無間的互動。雖然他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你卻覺得在分享他的生活。這樣,你對生活的期待、做派等等,也就都受了這種明星級人士的引導和暗示。

  光棍節那個“今天你把我拒絕,來日我娶你女兒”的宣言就是活生生的一例。如今的中國,二奶、小三滿天飛,女孩子戀大叔不是什麼新鮮事。按說,對於大學的光棍們來說,這種風氣只會使身邊越來越多的女生跟著中年男士走,在校園愛情中造成性別失衡,光棍們是第一個受害者。但是,光棍們整天在網上混,跟著大V當粉絲,潛移默化地被大V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所塑造,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娶自己追不上的女生的女兒。互聯網中的虛擬世界,就是這樣成為了鴉片煙,給光棍們枯寂的青春帶來一點幻想,一點慰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