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果戈理到底是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

http://www.CRNTT.com   2014-03-08 11:02:02  


 
  波蘭是歐洲較早崛起的大國,其政治演化史與東歐、西歐很多國家迥異。

  英國伴隨強化中央集權和君權的過程,逐漸去封建化,削弱貴族力量,瓦解了農奴制(黑死病有推動作用),最後意外演化出“中央集權立憲君主制”,只不過中央集權的主體是議會(法國、普魯士的中央集權主體是君主)。

  波蘭崛起以後,卻隨著君權弱化和中央分權的推進,貴族力量日益坐大,封建化趨勢加強,反而演化出農奴制(俄羅斯則隨著中央集權和君權強化衍生出農奴制),波蘭貴族們逐漸把屬下之民變為農奴,烏克蘭人自然難逃劫數。波蘭同時產生了近代歐洲最早的“中央分權君主立憲制”,由於貴族內亂頻繁,君令難出封地,最終導致波蘭在列國爭戰中走向衰敗。18世紀,俄、奧、普三次瓜分波蘭,西烏克蘭轉入奧地利之手,中東部烏克蘭漸被沙皇納入版圖。

  哥薩克並非民族群體,而是一個軍政集團,其民族成份和成員身份複雜。東歐演化出農奴制後,各族的逃奴、逃犯、饑民、流民、破落貴族、叛亂人群逃亡至邊遠富裕地區形成哥薩克群體。哥薩克既包含了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也包含摩爾多瓦人、波蘭人、希臘人,甚至還有少量猶太人和韃靼人(隨蒙古西征的突厥部族,中國稱為塔塔爾)。

  哥薩克的要塞稱為“塞契”,他們有自己議會,叫作“拉達”(今天烏克蘭國家議會就稱為中央拉達,即來源於此),拉達具有議事和選舉“蓋特曼”(哥薩克領袖)的功能。

  後世俄羅斯(包括蘇聯)、烏克蘭各家各派文人、學者各取所需,給哥薩克及其領袖賦予了各種“精神”和“意義”,什麼“愛國主義典範”、“民族自由鬥士”、“階級鬥爭先驅”、“驍勇無敵的戰士”……其實都是胡說八道。

  哥薩克既為波蘭打仗,也反抗波蘭人;既對奧斯曼帝國及其盟友韃靼人實施襲擊,也曾與他們聯合征討波蘭;他們有時既向沙皇求助,為其打仗,也起兵反抗沙俄,甚至與外國力量聯合對俄羅斯作戰;波蘭和沙俄懲治不聽話的哥薩克,把他們變為農奴,取消自治權,哥薩克也經常外出搶劫,把“異教徒”掠為奴隸,哥薩克貴族本身也是農奴主,贊同農奴制。

  哥薩克的政治選擇,沒有鮮明的“民族立場”,甚至都沒有後世附會的“民族觀念”。赫梅利尼茨基領導了最大一次哥薩克起事,在烏克蘭中部建立“蓋特曼政權”,無論這個政權還是他本人,同樣具備前述複雜特征。

  搞笑的是,哥薩克政權的貴族們,根據民間傳說,宣稱自己是“薩爾馬提亞人”的後裔。薩爾馬提亞人是基輔—羅斯大公國之前,比東斯拉夫人更早生活在此地的“斯基台人”的近緣部族,以騎射技術而聞名。薩爾馬提亞人與伊朗人族緣更近,並非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人的祖先。

  這個時代,外來的游歷者們也注意到了,在今天烏克蘭地區生活的這個族群,與俄羅斯人雖然語言屬系有相近性,但仍有重要差別,他們的社會結構、風俗習慣亦與俄羅斯相異,他們是什麼人呢?

  當時連烏克蘭人也沒想好自己是什麼人,因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更沒有自己的作家和國家,甚至還沒有“烏克蘭”這個詞匯。一部分烏克蘭人自稱“薩爾馬提亞人”後裔,另一部分烏克蘭人自稱“魯塞尼亞人”。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則完全沒有“族群觀念”,若有人問起,他們會說“我是正教徒”、“我是天主教徒”,或者說“我是種田的”。

  這還是一個追尋不著“烏克蘭人”的時代,不過,也快了!

  作者:段宇宏 2014年02月26日 03:13  題:烏克蘭身上的歷史死結(二) 來源:百度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