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群體性孤獨:信息技術讓人類陷入更深的孤獨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15:01:52  


 
作者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與自我創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社會學和人格心理學博士。

  採用“實地研究”和“臨床診斷”兩種方法,對人與信息技術的關係進行了長達15年的系統研究,被譽為網絡文化領域的“瑪格麗特•米德”。

  在哈佛大學獲得社會學和人格心理學博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開始研究計算機文化,並成為人與技術關係領域首屈一指的社會心理學家。《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稱她為技術領域的“弗洛伊德”。

書摘正文

  引言 技術讓我們的關係更親密了嗎?

  技術,作為人類親密關係的紐帶,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從現實關係中解脫的工具。在諸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這樣的網絡虛擬世界中,你可以創建自己的虛擬化身、虛擬住房、虛擬家庭和社會生活。它的廣告大意是這樣的:“終於有這麼一片天地,讓你熱愛自己、熱愛朋友、熱愛人生。”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許多人以虛擬化身的方式生存著。在這裡,他們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富有、更年輕、更苗條、穿著更體面。同時, 我們也深深迷戀著諸如機器寵物這樣的社交機器人。2009—2010 年最受歡迎的節日禮物是一款名叫“豬豬鼠”的機器寵物,它比真實寵物更完美:可愛、反應靈敏、不需要清理排洩物,而且長生不老。

  技術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它能彌補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們的確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種。我們時常感到孤獨,卻又害怕被親密關係所束縛。數字化的社交關係和機器人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在網絡世界中我們彼此連接,同時也可以互相隱身。比起面對面交談,我們更習慣於發短信交流。一位年近五旬、憂心不已的母親講述的這個故事,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我當時正在尋找一個新保姆。通常,我都希望在應聘者自己的住所面試她們,因為我認為這樣就能夠在她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更好地考察她們,而不是在我的家中。所以,當一個叫羅尼的人來應聘時,我立刻和她約定了面試時間。我來到她的公寓,她的室友為我開了門。室友是個年輕女孩,21 歲左右,很專注地在她的黑莓手機上打字。她的兩個大拇指被綳帶嚴嚴實實地包扎著,小拇指上還夾著夾板,讓人看著都心疼。我覺得應該安慰一下她,就說:“那一定很疼吧?”但她只是聳了聳肩膀,說:“沒事兒,我還能打字。”我告訴她我是來面試羅尼的,能否幫我敲敲羅尼的門告訴她我來了。這個女孩看上去非常驚訝:“噢,不行。我從不敲門,那樣太冒昧了,我會給她發短信。 ”於是,她發了一條短信給離她不到5米的羅尼。

  這本書是我關於“計算機和人際關係研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在本書中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活為何變成如今的模樣,我們是否滿意這樣的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