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需要文學獎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4:22:20  


 

  如何衡量一個文學獎項的影響力?讀者和市場反應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簡單地說,從出版社的角度,文學獎如果足夠牛逼,那麼一個作家一旦得獎,他的書就會立即暢銷,獲得巨大的市場效應。以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為例,那段時間上海文藝出版社一直在加班,瘋狂加印出版他的文集,半年以內,銷售額達到2.5億,每本書的銷量都超過百萬册。

  這樣的銷量哪怕在諾獎評選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了,據說諾獎評委會被這個巨大的效應驚得目瞪口呆,終於見識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威力。

  茅盾文學獎固然無法與諾獎匹敵,但一個作家獲得了茅盾獎,其作品銷量也能迅速攀升,甚至達到10倍以上。比如麥家的《暗算》和《解密》,得獎前已經是暢銷書了,銷量在10萬册以上,得獎後馬上又上升了幾十萬册。與作品銷量並駕齊驅攀升的還有作家的身價,這個時候電影公司來買劇本,價碼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魏心宏認為,文學獎之所以能在中國爆發出如許市場威力,除了獎項本身的質量和權威性等影響因素外,更是因為和人們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目前中國的文化發展水平是相當不匹配的。“國家雖然提出文化大發展,其實精力還是集中在經濟建設上,文化具體怎麼發展,難聽點說,心裡沒什麼譜,大家只能探索,這個過程難免混亂,會出現一些泥沙俱下的作品,讀者要自己從這些東西裡面分辨出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相當不容易。”
  
  ■ 文學獎不能承受之重

  事實上,除了茅盾文學獎外,還有一個同樣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獎項,也對作家們極具吸引力,那就是魯迅文學獎。

  不過,相較茅盾獎,在出版社眼裡,同為全國性獎項的魯迅獎市場威力尚缺少一個明顯的指標。這或跟兩個獎項的定位差異有關。

  文學獎如何形成自己的美學傾向,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但如果說魯迅獎實質上是一個假偉人之名的獎項,依茅盾本人的遺願創立的茅盾獎,是否有傳承“茅盾傳統”的動力?很多文學評論人士都認為是有的。茅盾曾說,他希望能以文學創作的形式把波瀾壯闊的“現代史”宏觀地描述出來,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也同意—就宏大敘事而言,現代作家“無出其右”。所以說,茅盾的文學創作是有其鮮明的敘述特征的,甚至被捷克漢學家普實克稱為“史詩敘事”。而從多屆茅盾獎得獎作品裡,也能明顯看出宏大敘事和現實主義的側重,以及對歷史題材的關注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