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為什麼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 | |
http://www.CRNTT.com 2015-05-11 07:04:46 |
五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走遍神州大地,不難發現,上上下下都牢牢地扭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都在致力於發展。東部發達地區要率先實現現代化,西部地區要同步實現小康,中部地區正在崛起,東北地區在振興。從世界各個國家的情況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光明的經濟前景都來自於實幹。有的國家雖然富有但經濟前景並不光明,因為他們喪失了實幹精神,患上了富人病,甘願躺在前人或自然界留下的財富溫床上睡大覺。有的發展中國家之所以長期陷於貧困難以自拔,經濟前景黯淡,要麼是因為缺乏實幹精神,要麼沒有實幹的條件,國家長期處於戰亂或政權更迭之中。勞動創造財富是顛撲不破的永恒真理,中國各族人民正在以更加務實的精神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 六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對各種經濟風險強有力的防範能力。國民經濟運行猶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不可能風平浪靜,關鍵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把穩船舵,不斷防範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實現平穩運行。對經濟風險的防範能力來自於科學的宏觀調控。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越來越到位,宏觀調控政策越來越科學和及時。 七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一個國家的經濟前景是否光明,還取決於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內憂外患必然前景黯淡。從中國內部環境來看,雖然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但總體上是穩定的,因為我們有堅強的不斷改革和不斷完善的黨的領導,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還會繼續快速改善,改革中產生的矛盾將隨著改革的深化得以化解,穩定的國內環境為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從外部環境來看,雖然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依然存在,貿易紛爭有所加劇,地區衝突和戰亂不斷,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中國深度對外開放的態勢不會改變。中國既會從新的世界分工體系中獲得更多機遇,也會為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八是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於經濟與社會、自然的關係更加和諧。過去一個時期,中國國民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社會矛盾愈益突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化,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不斷得以化解,比如反映居民總體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等主要指標已開始進入總體縮小的區間;腐敗問題在打虎拍蠅的高壓反腐中逐步得以解決;生態環境的變化態勢也將在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下得到進一步改善,這些成就意味著將來要在經濟增長中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達到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文章指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並不意味著國民經濟運行過程沒有矛盾和問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進的道路上無不充滿著矛盾和風險。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不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矛盾和問題,而在於我們敢於正視問題,有能力和信心化解矛盾。為了中國經濟繼續向著更好方向前行,我們還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完善體制和機制。資源配置效率來自於完善的制度。經過30多年改革,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雖已建立起來,但距離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還有很大差距。未來還需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優勢,形成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所有制合力;需要加快完善市場體系,消除形形色色有悖於公平競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盡快克服政府職能越位、錯位以及不到位的問題,更好發揮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彌補市場缺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財稅、金融、科技、投資、農業經營等體制改革,消除不利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資源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 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過去30多年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除了少數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外,大多數行業處於技術模仿階段,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未來,中國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必需增強自主創新的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自主創新的動力來自於企業,需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即企業出題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做文章、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三位一體的自主創新模式。同時,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容忍失敗的氛圍和機制,因為創新是有風險的,容忍失敗就是鼓勵創新。不僅思想上要容忍,還需要一整套鼓勵創新和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 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取決於經濟增長的動力,還取決於經濟增長的阻力。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增強動力,釋放活力,還需要化解矛盾,減少阻力,不斷地變不利條件為有利因素,變阻力為動力。化解矛盾和問題,既需要投入,更需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警惕和防範金融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由於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原來潛在的金融和地方債務風險可能顯性化,阻礙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此必須提高認識,認真加以應對。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