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三台會兩岸學者:兩岸應重視外交骨牌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5-07-17 00:17:46  


台灣成功大學教授丁仁方在第二十四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倪永傑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他說,首先,大陸應加快兩岸關係法制化進程,以《反分裂國家法》等為依據,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等法制化;其次,如果民進黨上台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應政經分離;再次,兩岸應重視外交的骨牌效應,如果兩岸政治氣氛搞僵,大陸人會不願意去台灣;然後,兩岸一家親,應繼續增進兩岸交流,坐實三中一青,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最後,應增加兩岸的城市交流,提高兩岸交流的質量。

  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李秘認為,要重新回到兩岸未來發展的性質。他引用習近平的話說,兩岸關係是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問題。他認為,共圓中國夢是面向未來的,是一個戰略判斷。我們今天面向未來,要有開放態度,兩岸要有信心參與到大陸未來發展中來。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李毓峰則提出,無需妖魔化蔡英文。他說,現在大部分專家學者對兩岸未來發展持悲觀性、預防性、停損性的態度。但他認為應積極看問題,只要做到以下四個不要就可以兩岸關係的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不要破壞九二共識;不要對未來保持悲觀態度;不要過早定性蔡英文,要保持彈性的空間;不要排除兩岸未來溝通協商的可能性。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星認為,青年是非理性的。他認為判斷青年是否是理性的有幾個標準:第一,是不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第二,個人和群體是不同的。個人有可能有理性的思考,但青年群體在世界範圍內非理性是普遍的。他認為青年很難自發地、理性地去思考一個問題。他提出兩岸青年應當不斷加強交流,去彌補認知鴻溝。

  國防大學副教授史曉東表示,未來兩岸的溝通是在座每一位的責任。他說,每當清明節、台灣光復日、抗日等等,馬英九都在搞紀念活動,這一點讓他感到很欣慰。史曉東還分析了今天台灣的年輕人對兩岸一國不認同的原因,他說,首先是因為台灣似國非國的政治體制;第二就是台灣政治人物引領的思潮;第三就是兩岸民間的交流,民間交流很重要,希望專家和學者能夠在兩岸交流中發揮使者的作用。

  (後方支援記者:張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