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國民黨路線國共關係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6-06-05 00:14:00  


 
  如果沒有洪秀柱的參選,國民黨內不會有如此的路線之爭。兩岸關係從1949年以來,國民黨內有關兩岸關係的路線經歷了四個不同階段,從最早蔣介石的“反攻大陸、統一中國”,到近八年來馬英九政府以“偏安”為目標的“隱性獨台”政策。洪秀柱的參選挑戰了馬政府的兩岸思維,也引發了國民黨所謂“主流派”的全面反撲,更激起了民進黨全面的“抹紅”。洪秀柱已經當選了國民黨主席,但是“和合”路線是否能成為未來的國民黨主流意見,目前仍然存在著變數,也連動到國共兩黨未來的互動。本文即在析論此一問題。

  國民黨路線的四次變遷

  1949年到2016年間,國民黨的路線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蔣介石時期“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蔣經國時期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時期的“特殊國與國”(“一族兩國”),以及馬英九時期的“維持現狀、不統不獨”(“隱性獨台”)。前兩個階段著重的是“統一”,後兩個階段著重的是“分治”。前兩個階段沒有民進黨的因素,後兩個階段則有國民黨與民進黨分離主義因素的競爭及妥協,因此“分治”與“分離”的界限愈來愈模糊。後兩個階段的變遷以下簡要說明之。

  1987年台灣方面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互動引發許多事務性的問題。如果沒有基本的共識,處於內戰下的兩岸幾乎難以啟動事務性的協商。1991年台灣方面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再次重申國民黨政府的政策是謀求國家統一,並分近、中、遠程三個階段推動統一進程。“謀求國家統一”成為兩岸最基本的共識,在這個基礎上,兩岸開啟了事務性的協商。

  1992年兩岸建立起後來被稱之為“九二共識”的基本互信。“九二共識”包括兩個同的部分,一個異的部分。同的部分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及“謀求國家統一”。異的部分是:台北方面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持“各表”的立場,即所謂的“一中各表”,而台北方面表述“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北京認為當時討論的是事務性的問題,因而認為不需要對“一個中國”的意涵做出表述,即所謂的“一中不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