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前景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9-04-08 00:09:14  


 
  大灣區相比其他灣區的一個優勢,是其產業鏈的融合是循環式的,不是上中下游排列下來的。比如說香港的科研成果可以到深圳去做產品化,到東莞生產,再回香港來做融資,包裝出口,再到廣州上船。沒有明確的上下游區分,可能一個城市既是另一個城市的上游,又是它的下游。這樣的話合作的意願會比較強,不存在誰給誰打工的問題。大灣區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利益分配問題,還有一個是心態問題。重點在於思考怎麼樣去研究長遠的合作,而不是一次性的合作。這方面我覺得香港想得不夠多,不是沒有這個心態,而是不懂,不知道別人現在需要什麼。所以,未來怎麼樣讓大家站在別人的角度想,這是一個問題。

  創新方面,大灣區內每一個城市講的都差不多。深圳說要跟香港合作,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基礎科研做好創新,然後香港承接它的產業發揚光大,東莞、南沙、中山都是同樣的想法。但我寫調研報告,第一句話就是如何做避免同質化競爭。科技的路子很寬,需要細分。

  關於高科技如何推動創新科技和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在今天融合度已經非常高了,主要是心態的問題。在歐洲也有很多人在想這個問題,說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獨角獸,不要那種兩年之內要上市的心態。要做的是什麼呢?第一個是教育的工作,不專業的淘汰,該合併的合併,讓真正懂投資的人去做投資,而不是讓有錢人投資。

  “優質生活圈”我認為其實很簡單,把基建搞好,把過關的程序簡化,儘量讓人人都能自由地去流動,就會形成這個圈子。大灣區已經很少在搞一些污染環境的產業,現在每個城市都很漂亮,“優質生活圈”自然而然會形成,但還需要更多的互聯網思維。此外,稅務這個問題不要成為絆腳石。

  產學研這一塊,我有一個想法是“以產帶研”。過去是生產和研究分開的,雙方看有沒有合作空間,沒有就沒有。我瞭解到,日本的產品發明達到70%,美國是30%—40%,中國的抽樣統計數據大概衹有8%。日本為什麼那麼高?因為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是企業出錢,而不是政府出錢。但完全像日本那樣也不好,就沒有基礎科研了,企業不會關心五十年後的事情,他們衹關心三年後能不能上市。

  現在中國的企業很重視科研,如果能讓企業直接參與科研專案,有成果立刻就能產業化。我們要鼓勵企業走進大學,告訴大學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今天,我們的企業都明白,我要做華為,不要做中興。但是做華為很貴,要養很多科研人員。如果企業走進大學,企業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但是政府需要扮演一個角色,就是如何給專利定價,政府可以和基金會合作,做一個產學研基金,在企業和學校雙方談不攏的情況下,政府可以介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