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首先要講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 |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九二共識”:定海神針與通關密碼——寫在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作者認為:紀念“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首先要講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講清楚它的本意和本相。任何解釋都要符合歷史事實,不能糊里糊塗地依從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對歷史事實選擇性地進行裁剪,更不能任由別有用心的人歪曲否定。講清楚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的最好做法,是用“一中原表”(“一個中國,原版表述”)取代或覆蓋其他各種說法。在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都證明,“九二共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這就是:它具有定海神針和通關密碼兩大神功。所謂定海神針,就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既是大陸方面與國民黨進行政治互動的共同基礎,也是與島內其他各個政治勢力互動往來的共同基礎;有了這個共同基礎,就有兩岸和平、台海穩定,就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謂通關密碼,就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建立和維持政治互信的基礎,是打破彼此政治僵局,讓你過關通行、步入正道坦途的關鍵所在。關於“九二共識”,以前我們對其定海神針的作用強調的較多,現在還應該強調其通關密碼的特殊功能。強調通關密碼的重要功能,也需要大陸方面進一步發揮歷史主動和進取精神,在解決難題方面展示春秋智慧。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幾個月來,兩岸各界都舉辦了一些紀念活動和研討會,尤其是大陸方面舉辦的這類活動比較多,出席層級和會議規格都很高,顯示出罕見的重視程度。作為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作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進而進行高層政治互動的基石,“九二共識”曾經和已經發揮了極其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兩岸關係發展,使兩岸經濟合作、社會交往甚至政治互動諸方面均取得過豐碩的而且實實在在的成果。但令人遺憾的是,自2016年5月民進黨上台執政以來,由於其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發生動搖,兩岸關係發展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倒退,陷入程度非常嚴重的政治僵局;而且,由於民進黨當局在島內推行“漸進式台獨”路線,大搞“去中國化”,且加大“倚美謀獨”、“親美抗中”力度,兩岸間的敵對狀態和敵意成分被人為加強。在此情形下,“九二共識”的未來命運如何,它是否能夠繼續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否能夠確保即便在政黨輪替的情況下也可讓兩岸之間建立起政治互信?可以說是備受矚目。值此“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之際,兩岸各界在怎樣進行紀念和研討,人們從中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啟發和警示,就是一個值得深度探討和再度認知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