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國“去漢字化”的尷尬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6:50:56  


 
  1980年以來,韓國加速“去漢字化”,一是民族自卑感的反動;二是過去中國沒落帶來的反應;三則是電腦普及,語言書寫一窩蜂倒向拼音主義。但中國的重新崛起,東亞的復興在望,特別是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使韓國有識之士預感到即將被孤立、不知何去何從的文化危機感。韓國的“去漢字化”問題遂再度成爲舉國重新檢討的國家課題之一。 

亡羊補牢之策 

  韓國工商界人士最感憂慮,一、韓國超過40%的商品輸出對象是漢字文化圈,70%外國游客亦來自漢字文化圈;二、眼看中國即將成爲世界經濟火車頭,韓國的優勢在流失;三、韓國年輕人連國內對方名片的姓名都看不懂,更不用說跟漢字文化圈的同行打交道,談生意了。 

  韓國五大經濟團體在2003年决定,建議屬下19萬家公司,從2004年起招聘職員時進行漢字資格檢定考試,只錄取能認識1817個漢字、書寫1000個漢字的新職員。 

  專家認爲,韓文教育與漢字教育幷無根本的衝突,因爲51萬個韓文單詞中,70%原本是漢字詞,學會漢字就能更精准掌握韓文。相反,缺乏對漢字的準確理解,反而無法完全掌握韓國自己的民族語言,看歷史典籍更會如同看天書。20名前總理顯然在後悔在執政期間未曾重視民族文化問題,結果才有今天的尷尬局面。不過,能亡羊補牢也不失爲一個積極舉措。 

(作者黃彬華是新加坡退休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