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 |
《唐山大地震》 馮氏偽災難片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4:00:02 |
“票房之王”的轉身 盡管媒體在報道、評論馮小剛時,仍習慣給他戴上“賀歲喜劇導演”的光環,然而,馮小剛卻是在對影片題材接連多次轉型中,成為中國的“票房之王”。 文 _ 秋原(青年電影導演,資深影評人) 早在2009年年初,馮小剛就憑借賀歲片《非誠勿擾》的三億入賬,達到了“累積十億元”的票房成績,《非》也是他從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算起第十部導演作品。 在這十部影片和十億票房當中,《夜宴》和《集結號》這兩部明顯的轉型片,貢獻了大致4個億,占據了40%的票房。而眼下還未上映就已被各界一致關注的《唐山大地震》,將再度擴大轉型片在其票房份額。 轉型,已然是概括馮小剛從影經歷的“關鍵詞”。 《大腕》才是他“轉型”的標志 過去幾年中,媒體在描述馮的經歷時,通常是把遲至2006年9月上映的古裝武俠片《夜宴》當做他的轉型代表作。但是就我個人來看,《夜宴》只是馮小剛在影片題材選擇方面一次不算成功的“大躍進”,而早在2001年上映的賀歲喜劇片《大腕》,才是他開始“轉型”的標志。 《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馮小剛的前三部賀歲片都是情節鋪墊輕鬆且肯定還要安排一個美滿大結局的“古典式幽默”,他無非就是把葛優打扮成一個小人物的靶子,戳在銀幕上,供觀衆向各自現實世界中人物瞄准,撓一撓生活的癢癢而已。 而在2001年暑期拍攝《大腕》的過程中,除了保持一貫的京味調侃風格,馮小剛還敏銳地注意到彼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熱點問題和爭議話題,比如互聯網熱潮、注意力經濟、娛樂炒作風氣、房地產熱和無孔不入的商業廣告等等。作為該片的導演和編劇之一,他將如此繽紛錯雜的內容和大量時尚元素都濃縮到影片故事情節當中,以荒誕的表現形式加以描畫。 盡管《大腕》還是喜劇片,但已經不同以往馮氏賀歲電影極力取悅觀衆、刻意追求“皆大歡喜”的叙事風格了—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讓觀者第一次在馮氏電影裡領略到鞭撻的聲響和譏諷的辛辣。 如果把《大腕》和前三部賀歲喜劇片放在一起,就其故事內容而言,都不需要觀者具備多麼深入的鑒賞能力,但卻能感受到前後之間的差異:導演在前者中想要表達的思想,遠比後三者中的任何一部都要複雜得多。 馮小剛導演風格的“轉型”,就從這部《大腕》開始了。 至於2003年的《手機》,這是馮小剛經過長期病休之後的複出之作。該片和2004年的《天下無賊》,都是他對自己導演叙事風格的新嘗試,輕佻隨意的京味對白漸少漸淡,而對社會問題的勾勒卻愈重愈濃,觀者在這兩部電影中,能體味到更深刻的社會揭示和更厚重的人文關注。馮小剛由早期的務虛調侃逐漸偏向刻畫現實的套路,也讓大江南北都能接受他的電影。早期馮氏喜劇片一直存在“北熱南冷”的地域局限,這個問題在《手機》上映後消失了。也正是依靠全國人民的熱情捧場,《天下無賊》取得1.2億的票房,讓馮憑此片榮登“億元俱樂部”。 從《夜宴》上桌到吹響《集結號》 2005到2007年,馮小剛終於完成了個人導演生涯的轉型,由一個“喜劇片導演”轉變成題材上的“多元化”導演。在此期間,他嘗試了武俠和戰爭兩類題材。由他和華誼兄弟精心打造的古裝武俠大片《夜宴》,經過一年多的製作,在2006年9月“上桌”了。 相比於馮之前的作品,《夜宴》已經達到了目前國產電影製作水平的最高層次—由數千萬元成本的中等投資升級到億元大片的水準。在該片的主創陣容中,有香港知名武指,有在奧斯卡鍍過金身的作曲家和造型設計師,還擁有海外知名度的國際級影星……完全是由大牌人物組成的全明星陣容,在馮導迄今為止的從影歷程上,《夜宴》劇組是他統領過的最華麗的一支創作團隊。打造這部武俠片的多處環節,都像是在效仿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和華誼兄弟明擺著是要走大片化、國際化發展路綫了,甚至打算和“衝奧”這股當時最熱門的時尚潮流接軌。 影片上映後的反饋信息表明,馮導果真是效仿的天才,連“叫座不叫好”這根軌都接上去了—《夜宴》是他從影生涯上第一個引起廣泛負面反響,讓觀衆和媒體兩個群體同時對其導演能力產生質疑和批評的作品。過去一向表示“非常看重觀衆口碑”的馮小剛,這一次卻頗為尷尬地站到上帝的對立面。 對於靠現代都市喜劇題材起家的馮小剛來說,從喜劇遽然跳躍到古裝武俠題材,這種驟變讓他勉為其難。他在《夜宴》當中做出的轉型嘗試,動作完成得很生澀。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