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史鐵生: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9:32:22  


 
鏈接:

史鐵生 永遠的精神富礦

  2010年過去了,許多媒體都站在年末的尾巴上盤點著這一年離去的逝者:錢偉長、華君武、梁從誡、蔡定劍、黃宗江、吳冠中………2010年的最後一天,這個名單裡又多了一個名字——史鐵生。 

  著名作家史鐵生於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其實,再過四天,就是他六十歲的生日。“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疾了雙腿”,人到中年患上尿毒症,靠著透析維持生命。史鐵生這一生算得上命途多舛,可是他卻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史鐵生,他是一座永遠的精神富礦。
 
他的一生:“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 

  命途多舛:“寫作是要為活著找個充分的理由”

  1951年,史鐵生出生在北京。1968年,才17歲的他作為知青下放插隊在陝北延安。一次山洪暴發,他遭遇到暴雨和冰雹的侵襲。沒想到,就是這一次不經意地浸泡,他竟落下了個雙腿癱瘓的病根。從此,與輪椅為伴。當命運將他束縛輪椅上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閱讀和寫作上。1979年,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然而,上天似乎總是要和他過不去。1998年的一天晚上,史鐵生正伏案寫作,突然昏厥過去。他被家人送到醫院,經查,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症。從此,他不得不靠每星期三次的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詳細]

  苦難的日子裡,他曾經想過自殺,但是後來用寫作解放了自己。他說:“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在寫作生涯裡,史鐵生帶來了《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等諸多名篇,讓許多人找到了精神的救贖。

  寫作歷程:從寫個人的命運到寫整個人類面臨的困境

  陳凱歌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邊走邊唱》,改編自史鐵生1985年發表的小說《命若琴弦》。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貫穿始終:“千弦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弦能帶來光明。史鐵生說,“在《命若琴弦》之前我寫的是殘疾人,這是一個個體的問題,是我個人的問題;《命若琴弦》之後,我發現所有人都是殘疾的,我開始寫人的殘疾,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是整個人類面臨的困境。”

  他剛坐輪椅不久的時候,小說還多是描寫具體的生活經驗:寫街道手工作坊的《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寫知識青年下放農村生活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等等。隨著坐輪椅的時間增長,離開自由行動的日子越遠,史鐵生的小說變得抽象,思想的涵量增加,比如《命若琴弦》,比如《務虛筆記》。這些與具體人和事疏淡了關係的小說,顯現出他逐漸脫離外部的生活,而進入內心,在尋找新的超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