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饒毅“出局”與“退出”的象徵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15:17:04  


 
張顯峰:多次批評科研製度的院士候選人緣何出局

 2011年08月18日07:41 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顯峰

  17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媒體公布了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此前呼聲頗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的出局,意外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饒毅是海內外知名的神經科學家,回國前已經成就斐然,在美國學界也頗負盛名。與同期歸國的其他幾位優秀科學家不同,他是喜歡在媒體上講話的知識分子,也是當年在國外著名學術刊物上撰文批評中國科研製度的作者之一,平常也喜歡在網絡上撰文評議中國科學界的問題。

  按理說,從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選人銳減為145人,淘汰過半,某一個人的出局實在正常不過。但17日一大早,一家知名科學網站上“饒毅出局”的消息迅速擴散,為其“鳴不平”的博客文章甚至占據了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饒毅本人“從今以後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點擊量就逼近2萬次,這是歷次院士增選中罕見的現象。

  院士評選有嚴格的學術標準和規範的程序,饒毅被淘汰,或許是因為其條件尚不“達標”。但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人們總會懷疑“意外”的背後,一定有著某種不可明說的原因?

  院士論文抄襲、科研經費分配不公、項目評審不夠公開透明……應該說,正是由於中國科學界近年來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才讓公眾有了猜想的空間和理由。

  應該說,公眾的質疑遠遠超出了饒毅落選本身,人們更關注的或許是何時可在制度透明、規則明確的環境裡輕鬆地生活。

  一個有公信的科學界,才能讓公眾期待它的創造力。一個有公信的社會,才能讓公眾對未來有信心。不知這場耐人尋味的討論,能否促成一些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