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校評職稱:權力說了算,學術靠邊站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14:23:41  


    
  政府部門管的過多,統的過死,單位的用人自主權極為有限

  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帶有國家用人的特點:崗位結構、職數比例由國家控制。通過定編定崗控制結構;通過職數指標控制比例;通過組建評委會,評審任職資格,控制用人標準;通過核發工資控制財政支出等。現行職稱管理權限集中於人事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政府部門管的過多,統的過死,以至高校用人自主權很小。現有的職稱管理制度中,指標的分派、評審標準的制定、任職資格的評審(除少數學校有評審權外)大都集中於上級行政部門,單位只能推薦和聘任,由於評聘不分,單位的用人自主權極為有限。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已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事業單位應該有用人的自主權,國家用人應該向單位用人、社會用人轉變,身份管理要向崗位管理轉變。但明顯可以看出的是,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卻偏偏是逆流而上,對人才的管理方式完全違背時代要求。 
   
   行政化評審等於領導說了算、教授靠邊站  
 
  評委認證資格不看學術成就、只認職位高低,請客送禮評職稱成為常見醜聞

  在計劃經濟體制的職稱就由行政領導或黨委任命順延至下,目前高校校一級學術委員會,常由學校領導以及每一學科各自任命的一兩名教授代表組成,從成員產生看,是任命而非選舉,學術委員會成員的產生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不是由教授民主推選出來代表大家履行職責,而是由學校領導、院系領導一起商議決定享受,學術委員會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成員擔任著校院系的領導職務,省級教育廳組成的學術委員會構成也與此類似。所以委員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當上教授、博導,並且憑借這些權利在國家評審機制中獲得話語權,通過國家評審機制中的話語權從而光明正大並輕而易舉地進行各種學術資源的交換。

  學術委員會的這種構成,使多數教師、教授的利益完全被少數教授左右,學術委員會對教師的職稱評審具有終審權力,那些進入這個委員會的教授,也就擁有了“生殺大權”。因此,每遇評職稱的季節,就成為社會熱點的時候。有的單位爭指標、爭評審通過幾乎演化成“肉搏戰”。請客送禮評職稱拿項目,也就有了強烈的利益驅動,成為近年來高校中最常見的醜聞。 
  
  目前,雖然我國SCI論文總數居世界第9位,引文數居世界18位,但反映論文質量的重要尺度——單篇論文平均引文數卻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論文重數量輕質量,發表論文數居世界第9位,但論文質量卻居世界124位

  在多數省市和高校的評審條件中,對教師的著作、論文、科研項目鑒定、獲獎等都有具體規定,而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等卻被放在次要地位。於是,很多教師把主要精力用於搞科研,輕視教學工作,不願意多上課。職稱評審中以科研和論文為中心是對教學中心的否定,因而是本末倒置的。導致許多大學裡出現“教授不教、講師不講”的現象。

  以SCI論文為例,我國SCI論文增長明顯,數量已由1991年的8997篇上升到2003年的49788篇,平均4.74年增長一倍。論文數量占世界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03年的4.5%,每5.98年增長一倍。但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我們的論文被引用數量在2000年達到高峰後,最近幾年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目前,雖然我國SCI論文總數居世界第9位,引文數居世界18位,但反映論文質量的重要尺度——單篇論文平均引文數卻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中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名列世界前列,但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成果乏善可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