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當代畫作為何能賣出1.8億天價

http://www.CRNTT.com   2013-10-09 15:01:32  


左為《血緣:大家庭三號》,右為《轟轟》
 
  值不值1.8億仁者見仁,但這樣的畫無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這幅中國版《最後的晚餐》完成於2001年,很新;而曾梵志今年也才49歲,不老。就是這樣的“新人新作”,卻拍出了天價,這與國人“收藏約等於古玩”的印象不符。

  的確,中國的收藏家好古。《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春季中國拍賣市場成交結果中,中國書畫占50.41%,瓷器雜項占31.18%,當代藝術與奢侈品合起來才占了百分之十幾。《胡潤財富報告》的調查也顯示,中國富豪更喜歡收藏古代字畫和瓷雜。而據全球權威藝術媒體ARTnews2012年公布的“全球頂級收藏家200強”榜單,全球頂級收藏家收藏當代藝術的比例高達78%。

  曾梵志、張曉剛等人的代表作品都是首先被境外收藏家發現和收藏的。這些境外行家敏銳的捕捉到了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在傳統模式之外有一股異軍突起的力量。

  曾梵志正是這股力量的最強組成。他在上大學時,沒有按部就班的走那種去西藏新疆或者黃土高坡“采風”的路子,而是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產生了興趣。他看到武漢肉聯廠的送貨卡車上有凍肉,凍肉上鋪了綠色油布,中午好幾個工人躺在上面午睡,布蓋了一半,有些肉伸出來了,有些人腿也伸出來了。於是曾梵志畫了《肉聯》。而在四年後的1996年,另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寵兒劉曉東也畫了卡車上的工人,這幅名為《違章》的作品在2010年拍出了3640萬元。

  好的作品能觸動人心,不管是《肉聯》還是《違章》,都有這樣的能量。之後曾梵志在90年代北漂,在北京這樣的陌生人城市中,他看到了人的假面,並以此為主題創作了“面具”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戴著面具的人們表面道貌岸然、嘻嘻哈哈,但是面具下面的人又是孤獨和焦慮的。他的作品把這種反差刻畫得淋漓盡致。

  到了2001年,“面具”系列演化出了《最後的晚餐》這樣聚焦大時代變遷的作品,是藝術家的又一次創新。可以說曾梵志從一開始就找到了正確的創作方法,持續保持高水準,又不斷突破、注入新的奇思妙想。

  所以說曾梵志的作品拍出1.8億也許是偶然,也許有泡沫;但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絕不是泡沫。他和張曉剛等人的天價畫作,的確是當代藝術的巔峰之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