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的城市化應謹防“歐洲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09:10:39  


 
  第一是分享效應,大家往人口密度高的城市集聚的時候,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可以得到分攤,所以在特大城市有高密度的地鐵,而小城市因為集聚不夠,就可能不足以發展地鐵。從城市的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如果把很多企業放在一個工業園,這些企業可以分攤工業園的基礎設施投資;如果把工業園拆成十個,就像很多縣城都有自己獨立的工業園,那麼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比如處理污水的設施,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企業去建,每家企業的平均治污成本就難以下降。

  第二個效應是匹配效應,生產者和勞動者在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各自找到相互匹配的對方,企業可以雇到專業化的勞動力,勞動力在大城市就業更可能找到最符合興趣和能力的崗位。第三方面是城市內部的學習效應,一方面是向周圍的人學習,一般來講,在大城市裡大學生比例比較高,因而居民周圍的朋友、鄰居、同事教育水平比較高,能夠通過和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此同時,在大城市裡由於工作接收的信息量、業務量比較大,所以可以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工作來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在現代服務業中,知識、技術、信息越來越重要,通過積累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要也越強。

  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是到大城市去還是離開大城市,其實是每個勞動力、每個企業自己權衡的結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企業在不斷地往大城市集聚,也有一些企業覺得在大城市的收益不夠大或者成本過高而會選擇離開。在這個過程當中市場應作為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因素,而勞動力本身就是市場配置的最為重要的資源。所以,生產要素市場要能夠做對價格,比如資本的價格、土地的價格是否能夠真正反映企業或者勞動力在城市的生產率。如果勞動生產率能夠反映在地價、房價上,那麼這本身就成為低效率企業和勞動力進入大城市的天然障礙,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但是市場的力量也不能完全有效地解決城市發展和城市空間分布問題,有時候會出現市場失敗。微觀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市場機制之下最重要的市場失敗就是“外部性”。比如一個人去買車的時候只是考慮車本身的價格和使用車的價格,但是不會考慮當使用車的時候可能增加了城市的擁堵,而擁堵的增加會給別人帶來負外部性。另外,城市也存在一些正外部性,比如教授做講座從而傳授知識給學生,或者日常生活中,高技能勞動力在一起相互影響、學習,會產生正的外部性,卻並沒有為此付費,這都是正外部性。

  當存在正負外部性的時候,市場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有效的城市邊界,由市場力量決定的城市規模偏小,這時候需要政府做一些政策的干預。政府主要可以從提高正外部性和減少負外部性兩個方面進行政策干預。如果一個城市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的投入,從而有效放大正外部性,會引導城市進一步向有效的更大規模城市發展;如果一個城市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和政府的管理措施減少負外部性,也可以使這個城市更加有效地運轉。當一個城市治理負外部性時,主要依賴的手段是改進技術、改進管理。隨著人類技術進步,能蓋的樓越來越高;交通基礎設施也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改善,原來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車,逐漸發展為汽車和地鐵,新的交通工具的不斷發展可以緩解擁堵。管理的改善在城市病的治理當中顯得更為重要,例如犯罪的治理,如果在街上安裝攝像頭,犯罪率就會有顯著地下降。對於城市的承載力來說,通過技術和管理的改進可以增加城市的承載力,比如上海青草沙水庫的建設緩解了上海用水困難,此外上海也解決了把市外的電運到市內的問題,從而加大了上海的承載力。

  這些例子都說明,城市病的發生可以通過不斷的技術和管理革新去治理,當城市病得到緩解的時候,城市可以進一步通過城市人口的集中發揮對於生產效率的正面作用,從而使城市有效運轉,不斷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在這樣的一套理論框架下,並不支持把城市的人區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的人,一類是不需要的人,需要的人就進入城市,不需要的人不能進入城市。這是特別需要強調的。

  在收益和成本的權衡下,決定了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同時,城市體系的分布決定了有多少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又有多少人口生活在中小城鎮。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口集中在少數地區,城市人口的空間分布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以此為依據,可以推出統一、效率、平衡之間的關係:在一個由市場主導兼具政府干預的城市體系,一定在統一、效率、平衡之間存在某種衝突。具體而言,一個國家如果是統一的國家,一定要通過統一來實現大國本身所具備的優勢。統一的大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生產要素市場的統一,生產要素的地區間流動方向是由市場的價格機制決定的。比如說,在美國,法律規定不允許有任何的個人和機構進行市場分割。第二,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憲法裡面,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勞動力有自由遷徙的權利。在歐盟推行歐洲一體化的過程中,勞動力的自由遷徙和跨國界資本流動無障礙是重要的制度推進。反觀中國,現在存在很多市場分割的現象和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因素。未來,一個統一的國家一定需要實現勞動力的自由遷徙,並且資本跨地區的流動是沒有障礙的。如果統一的國家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它所體現的好處就是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在這樣的結果之下,就會出現經濟集聚和人口、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的問題。統一、效率和平衡是不可兼得的,從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講,為了統一和效率,就會犧牲掉資源的平衡分布(即空間分布的均勻化)。那麼,出路在哪?要在這三者之間達到兼顧,只能是從追求資源空間分布均勻化這種意義上的平衡轉向追求人均GDP、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意義上的“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