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的城市化應謹防“歐洲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09:10:39  


 
  在目前情況下,中國出現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在經濟學機制上和歐洲債務危機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地方政府出現債務持續增長的現象,最終很可能逼迫中央政府來買單。這時,中央政府能做的無非以下幾件事:一是中央直接幫地方政府還債,二是地方政府債務還不了,銀行出現大量壞賬,中央再給銀行注資。這兩個途徑都取決於中央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錢。如果中央財政的錢也不夠,就可能成為新一輪通脹的原因。不管怎樣,欠發達地方的債務和投資項目中的低效率是要由全體人民共同承擔的。在全國範圍內,相對發達且人口眾多的東部地區會承擔更多。換句話說,東部較發達地區的人民在享受這個國家是一個大國的好處的同時,也要承擔作為一個大國的一員的責任。這種責任有兩種承擔方式,一種讓勞動力自由地流動,這意味著作為人口流入地的東部地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和經濟增長,並且給流入的勞動力提供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如果勞動力流動不自由,那麼,大量內地省份沒有流出的人口也需要就業,政府相應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如果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潛力受到了地理劣勢和統一貨幣的雙重制約,將產生借債衝動,最終較發達地區還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只要給定統一的前提,並且較發達地區也享受了大國的好處,那麼,對欠發達地區的義務就必然通過上述兩種形式實現。相比之下,若人口自由流動,會促進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會帶來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而若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動,最後結果是效率損失和不能持續的經濟增長。

  當前中國雖然總體上債務與GDP之比還可以忍受,但地方政府債務增長速度已經快於GDP增速,這非常麻煩。而如果分地區來看,債務負擔更重的是一些內地省份。圖6描述的是2012年人均GDP和負債與GDP比率的關係。東部省份總體來講債務與GDP比率在20%到40%之間,江蘇雖然債務總量很大,但是GDP總量也很大,債務與GDP比率在20%左右。但是內地省份就分成了兩組,一組是沒有錢,也沒借很多,債務負擔也不是很重,即圖中左下部分。還有一組是債務負擔很重的省份,比如貴州的債務占GDP比重已經達到70%,產生潛在的還債風險。

  結論與警示

  通過本文所講的理論和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裡面有一句話:必須要積極穩妥從廣度、深度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如果不減少政府的干預從而實現資源的市場配置,在東部出現的是成本上升、企業外遷,在內地出現的則是投資驅動的低效率增長以及大量債務的累計。因此,相應的政策含義是東部需要降成本,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供應居住土地,包括要盤活低密度產業園的存量土地。而內地要提高效率,未來大量的勞動力還是要向東部地區和內地的區域性大都市圈進行轉移,從而達到人口的集聚,這對下一輪的服務業發展尤其重要。當人口更多從內地轉移出來的時候,財政政策上就需要輔之以向內地的轉移支付,解決醫院不足、學校不足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問題。但是來自中央的財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應該減少無效率的生產,工業園遍地開花的局面必須得到遏止。除了農業、旅遊、礦產這三大行業之外,內地的製造業應該以服務於本地需求為主,比如提供內地的食品、服裝等。此外,內地也可以布局一些不依賴海運的產品(比如電腦芯片是通過飛機運的),這類產業不需要接近海港,可以布局在內地的成都、重慶等都市圈。

  最後再來談談效率,中國現階段的發展不能放棄效率和效益。否則,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濟將面臨兩場考試,這兩個考試正在檢驗過去十年中國經濟走過的道路。一場考試來自金融市場,最近債務負擔不斷往上升,而股市的市盈率持續走低。一方面大量富人移民,另一方面人民幣出現貶值的趨勢,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是人民幣的走勢預期跟經理人採購指數(PMI)高度相關,PMI反映了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樂觀或悲觀的預期,近期人民幣貶值跟未來的經濟增長預期不樂觀有關。未來幾年裡中央銀行會推動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如果中國不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增長,而債務持續增長的話,若實現了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人們就會把手中的人民幣資產換成美元。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中國難逃金融市場的檢驗。

  還有一關就是全球化,今天中國經濟已經高度開放,如果中國經濟效率下降、成本上升會導致產業外逃,特別是人為推動生產成本上升的政策會削弱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這樣的政策非常危險,必須調整。如果資金與產業外逃同時出現,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的目標難以實現,這樣,人民幣國際化的難度也將增加。

  當前社會各界需要凝聚共識,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當前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道路。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統一、效率與平衡三個目標的協調,以促進市場統一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為手段,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實現區域經濟在人均意義上的平衡發展是根本出路。為此,必須以國家整體利益至上,摒棄地方主義和短視的發展政策。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陸銘(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