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概念和兩大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6-03-06 07:47:21  


 
  以人為本的兩大戰略及其主要措施

  文章指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同於傳統工業革命,是技術進步和人文進步並重的產物,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進入老年社會需要倍加關注和發展代際經濟學、老年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將其精髓納入國家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綜合發展規劃,和諧代際利益關係,從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穩定。具體說來:

  一是要改善勞動人口的人力資本和提高生產力,以科技推動經濟。針對勞動人口的策略是“要少壯努力,不要老來悲傷”。

  1.要深化教育理念和體制的改革,夯實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注重培育具有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形成國家科技競爭力,鼓勵青年人創業、中年人就業、老人參與社會活動;

  2.要尊重個人財務生命周期、完善薪酬結構,包括當期工資和延期福利,實現促進就業和改善福利的發展人力資本的政策目標。

  3.要發動“50+”行動計劃,改變中國“早退休有理”和“提前退休有好處”的公共政策負能量狀態,以培訓、減稅、補貼等方式幫助大齡人員實現轉移就業,解決傳統產業冗員問題和新興服務業招人難的問題,提高勞動人口年齡和就業參與率,增加社會保障稅費資源和個人養老資產,為提高老齡人口的購買力奠定基礎。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在進入老齡社會時要完善薪酬和福利制度,以激勵就業和解除老年後顧之憂;在深度老齡社會時要調整產業結構和福利制度結構,先激勵就業、再完善福利,和諧代際關係;在超級老齡社會時,要進入精益管理時代,抑制錯誤決策、杜絕浪費資源。

  中國正在接近深度老齡社會,中國目前的薪酬政策的周期過短,激勵就業不足,福利積累也不足,且具有引導啃老福利和提前退休的負面影響,亟待按照個人財務生命周期對就業和福利政策進行結構調整和參數調整。以創新的就業和福利體制架構,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培育人力資本,釋放健康服務領域的新需求、新供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以適應人口老齡化時代的新需求。

  二是改善老齡人口的資產結構和提高購買力,以消費拉動經濟。

  針對老齡人口的策略是“要老當益壯,不要自卑自棄”。辛勤工作了一生的老人們,要學會打理自己的養老資產,包括權益資產(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勞動收入(盡力參與就業、社會活動和自我經營)和資本利得(儲蓄和基金、房產等固定資產),為健康管理而理智消費,由此減少年輕人負擔。為此,國家要積極構建醫養服務體系和大力發展老齡醫養產業:

  1.要基於現代生活方式實現家庭養老。

  現代家庭的規模和結構決定了其養老服務生產功能越來越弱,為此要提倡健康長壽伴侶,維護老年人的兩口之家,包括支持喪偶老人再婚和扎堆養老;要約束和鼓勵孩子們多回家看看,包括就近購房、天天可視、穿戴跟蹤、周末聚會等;要建立包容家庭的養老社區。

  總之,孝敬老人的社會文化要永世長存,絕不能因2-4-2-2的家庭結構而變化,放棄家庭的養老責任和養老功能、疏遠代際關係。

  2.要基於現代社會文化實現社會養老。

  社會養老即指入戶的居家醫養服務和各類養老機構與養老社區的配套服務。健康管理和養老服務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關照個人家庭養老責任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社會養老工作,包括發展老齡科技、老齡建築和環境改造、醫養服務等。

  3.要基於有效需求構建醫養服務體系。

  供方涉及土地(地租)、房產(房租)、服務(生活護理和醫療護理)和日常開支(食宿等)四大成本的投資、管理和經營模式;需方涉及貧困老人群、低收入老人群、中等收入老人群、高收入老人群和富有老人群五大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