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大咖講書:王春新論香港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08:01  


中評社香港總部:大咖講書活動現場(中評社 沈而忱攝)
 

  香港問題的症結所在——“超級滯脹”

  這本書是我來香港25年後出版,將我過去在政府工作期間的想法做了一個歸納總結和思考,出版一個月後就售空。總的來講,這不僅是一本經濟、金融方面的書籍,其中還包括了香港社會民生、政治管治等方面的問題,是對香港過去整體發展的思考,也是對未來的思考。

  在該書的導言部分,我將過去香港發生的很多問題歸納總結出來,將其稱為“超級滯脹”。滯脹本身是一個經濟現象,但實際上香港又將它放大為社會民生問題,因此我提出一個命題——香港是不是真的衰落了?回歸初期,香港的地位非常高,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GDP占到內地的30%左右。但經過多年後,大家都在想香港是不是已經衰落了?

  我認為,衰落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放緩。比如書中提到過去30年,香港本地經濟增長不到4%,每隔10年它的經濟增長率是在不斷下滑的。過去五年,香港經濟增長只有0.2%左右,而內地是5.8%,台灣是2.8%,韓國是2%,新加坡是1%。二是表現在社會層面,例如居住條件的不斷惡化,貧富差距更加懸殊,收入增長緩慢,退保嚴重不足,人口老齡化嚴重。這些問題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最典型的滯脹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從美國開始後來影響到全球,特別是西方國家七國(G7)。從本質上看,滯脹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從產業資本主義轉向金融資本主義過程中的制度失衡在經濟上的具體表現。有些人認為是實行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造成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的滯脹沒有那麼嚴重,到八十年代才開始,而且與歐美國家不同。歐美國家的滯脹主要是由超發貨幣引起,香港則是放任炒樓導致樓價急劇上漲引起。此外,歐美國家的滯脹主要局限在一些經濟領域,而香港不單是經濟領域,還擴大到了社會領域,比如房屋問題、土地問題。在經濟領域,我們看到香港這麼多年以來,人均GDP其實是不斷增加的,但這裡面虛擬泡沫的部分很多。例如1988年香港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1993年就增加到2萬美元,但這五年當中的70%是通脹帶來的,而不是實際生產的。後來從1994年到2007年,十四年的時間香港人均GDP再增加到3萬美元,其中超過一半也是由通脹帶來的。這個通脹不是我們平常講的CPI(消費物價指數),而是整個經濟的通脹,是一個廣義的通脹。

  民生領域,一方面是樓價漲到極點。從1985年到2020年,香港樓價上漲21.2倍,但人均GDP增加了6.5倍,就是說我們的收入遠遠趕不上私人住宅樓價增長速度。另一方面,香港的居住條件是“滯”到極致。八十年代不需要大學畢業的銀行員工,就可以用工資在北角購買一套1000尺的房子,而現在大學畢業的三個大學生都買不起。這不是一個機構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收入增長很慢,但是通脹很高,人均居住水平不斷下降。那麼,一方面樓價大漲,一方面居住水平下降,這就是房地產領域的滯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