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大咖講書:王春新論香港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08:01  


中評社香港總部部分青年人與王春新博士合影(中評社 梁帆攝)
 

  我還建議香港政府要搞一個創新、創意、創業基金,來推動香港創新創業的發展。此外,還有初創企業的人才培養等。

  現在我還有一些新的想法,我們研究發現,香港的創新經濟為什麼發展不好,其實最重要的不在於高校老師只重研究不重產業化,也不是資金不夠,最重要是缺少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香港的營商環境是全球一流的,但是創新環境很弱。創新環境跟營商環境是不一樣的,營商環境針對貿易投資,創新環境是針對創新經濟,兩個思維完全不同,營商影響環境只是創新環境裡面一小部分。

  我認為有八大要素。第一個要素,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所謂創新思維就是要有改革的思路、創新的思維。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福建省政府上班的時候,我們動不動就想改革,就想創新。而深圳是更厲害的,凡是到深圳去的人都有危機感、緊迫感,希望能夠創新,所以特區就這麼被開拓出來。香港就非常有難度,香港講的是規範化,包括政府管治也是一樣,要做一個決策,不是說這個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要先看有沒有規定,先看法律允許不允許,如果說規定沒有的,法律不允許的就不做了。但如果是創新思維,我們要先確定這個事我們應該做,沒規定我們去改,法律不允許的我們就修改法律,這才是創新經濟或創新管治的一種思維。我覺得香港很缺這一點,而這一點是靈魂,非常重要。

  第二個要素,創新模式。創新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地自創模式,立足於本地,然後不斷發揚光大,這個模式以自主創新為主。最近“十四五”規劃其實也是講自主創新的問題,這也是歐洲美國、日本後期、韓國、深圳的模式。這個模式需要的時間很長,但是很有價值,如果成功了以後價值不得了,比如Apple,是自主創新的典範。第二種叫平台引進模式,引進外國的技術、人才、資金來發展我們的高科技。從目前來看,這種模式其實有點像做生意的模式,效果一般都不好。非常可惜香港就是這種模式,所以就不成功,包括的科學園也屬於這一類,未來河套地區如果還是這個模式的話,就會非常麻煩。

  第三個要素,政府對創新的有效支持。有效支持除了提供資金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東西,比如說由政府提供的資金來做研發(R&D),後期有很多的問題要處理,比如專利權歸誰?美國大多數都是給創新者,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積極性,因此誕生了很多初創企業。香港這一方面過去做的不夠,所以還需要加碼。

  第四個要素,科技跟產業的密切對接。官產學研的結合,然後把研究成果變成產業化。這一部分我覺得美國矽穀、中國深圳都做得很好,但是香港由於工業的轉移,整個對接就做得不好,這也是我們的創新產業一直起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五個要素,創新科技與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創新科技要發展,創新金融是很重要的,一般金融服務不了創新科技。比如說一個初創企業要到銀行貸款,銀行不會給他貸款,因為沒有三年報表,但是創新金融可以做到。風險資本、股權投資、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科創板,包括現在的香港的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特殊安排都屬於創新金融,但遠遠不夠的。我舉個例子,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大灣區的股權投資資金總量深圳占62%,推動了整個深圳高科技的高速發展,而香港僅占1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