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構建基於中華文明的新禮治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3-08-27 00:18:22  


 
  (5)拜登上台後,內政上奉行的是“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外交政策在形式上加強了與盟友和夥伴國的協調,但在“為己謀利、減少負擔”上與特朗普並沒有實質性區別。拜登政府對烏克蘭事件的反應,典型地表明了這一點。美國已從“全球領導國”演化為“國際事務頭號協調員”,主要表現為:美國不再願意為國際事務承當“兜底”責任,衹想有選擇性地做有限的付出;更多地強調自身與本土利益的維護;強化自身的文明特質與政治價值觀;致力於構建具有圈層特徵的文明圈組織與文明圈秩序。

  二、文明內捲的全球畫卷

  二戰後,反帝反殖民浪潮促成了大批民族國家的建立,而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經濟全球化浪潮加上一些國家的發展戰略,則催生了一大批新興國家。其中一些人口眾多、國土面積大、政局穩定、教育程度高、奉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政治軍事實力迅速提升、對自身文明的認同明顯上升、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加大,因而漸漸有志於構建自己的文明圈組織與文明圈秩序。這些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主要在其周邊地區,它們很難重復基督教歐洲過去五百年的全球擴展史,均屬於典型的區域文明。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國家獨立後在外交上就傾向於“構建自身文明圈組織與文明圈秩序”(典型如阿拉伯國家),並在新世紀強化這一勢頭(突厥語國家是典型)。而一些文明型國家更是如此,莫迪執政後的印度是典型。

  中國實力更強、發展勢頭更好,而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強有力領導下取得的,因而中國的文明特徵更受關注。中國崛起是中華文明的復興,中國在東亞地區再次成為最為強大的國家,強烈影響著周邊國家,並在許多方面提升全球影響力。

  這對於基督教世界來說,無疑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它們對中國的崛起心存疑慮,並依據自己的歷史經驗與思維邏輯,預判中國將重復基督教文化圈崛起國特別是德國、蘇聯的行為。因此,中國需要用時間來證明:中國人的天下觀不同於基督教徒的世界觀,中華文明更具有包容性、中國主張的地區與全球秩序雖然有特色但能與現有的國際體系相容。而基督教世界則有必要儘量超越過去幾百年形成的優越感與基督教一神論思維定勢,以便更好地研究、理解中華文明,特別是中國人的外交理念與政策措施的準確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