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核能利用爭議的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2-26 00:02:17  


 
  (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爭議持續發酵

  2021年底經“公投”對決,桃園大潭的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才得以順利動工。但不到兩年,基隆的第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又成了台灣社會的爭議焦點。台電公司為將燃燒重油的協和電廠改建為天然氣電廠,申請在基隆港外填海造陸,新建“四接”。2017年3月,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同意台電公司興建“四接”,一年後台電就將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審,但因各方在海洋生態保護、航運安全等方面意見分歧較大,始終無法達成統一結論。2023年5月進行專家小組第4次初審又被環保團體闖入會場打斷。2023年6月,“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環保團體在台灣當局行政事務主管機構前抗議,要求停止“四接”的環評審查。2023年7月7日,專家小組第5次初審會議時,持反對意見的民意代表跟基隆市長謝國梁等人到場,用程序問題延宕進入實質審查,但台灣當局環保事務主管部門卻在休息期間突然更換會議室並線上直播,台灣輿論認為“黑箱操作”,質疑程序不公,爭議持續發酵。接連兩座天然氣接氣站的相似爭議,固然是因藍綠政黨惡鬥而被激化,但爭議源於民進黨當局急於推動“非核家園”、填補電力窟窿壓力下強力決策、缺乏溝通所致。民進黨當局的能源轉型政策缺乏有效評估、科學規劃,一味上綱為藍綠政治攻防可管一時,但實實在在發生的缺電危機和環保爭議事件讓台灣民眾與地方縣市失去信心,必須通過“大選”辯論,重新釐清方向〔21〕。

  (四)日本“核食”安全爭議持續發酵

  2011年3月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當局宣布禁止福島、櫪木、茨城、千葉、群馬等五縣的食品進口。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為提升台日政經關係、謀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隨即提出兩階段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引發民眾持續反對聲浪,最終暫時作罷。2017年1月美退出TPP後,在日本主導下於同年11月更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並於2018年3月簽署協議。此背景下,民進黨當局再次推進開放“核食”,以換取日本支持。2018年11月,由在野黨國民黨提案的“反核食公投”通過,該公投主要內容為在兩年內“維持禁止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779萬民眾投票反對進口。時任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稱,因台不開放“核食”進口,將無法參加CPTPP,日方亦不排除在世貿組織內提出爭端解決〔22〕。2022年2月,民進黨當局以日本捐助疫苗、關切台海及拓展經貿網絡為名,宣布“有條件”鬆綁日本福島五縣食品管制措施〔23〕。但2023年1月,日本政府宣布實施核廢水排放計劃後,台灣輿論高度關注進口日本食品安全及台灣漁民生計問題,部分民眾及環保團體多次發起抗議活動。為安撫民怨,民進黨當局表面上向日方表達“關切”,強化自日進口食品檢測力度,背後則鼓動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親綠”環保團體鼓吹核電危害,呼籲拒絕核電延役或重啟,轉移民眾注意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