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進入“億元時代”?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
買當代藝術品不是投資,是投機 《望東方周刊》:近5年來,當代藝術品投資經歷了從繁榮到蕭條的過程,這是否對現在的古董熱有提示性作用,當代藝術品的投資功能是否不如古董有前景? 徐政夫:1999年,我就開始到大陸買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實際上,2004年油畫的興起,跟我也有一點關係。2004年以前,只有嘉德華成兩家大陸拍賣行拍賣油畫,都是慘淡經營,讓他們真正活起來的,其實是2004年上海保利與北京翰海加入拍賣當代藝術品的那一波熱潮。 2003年秋天,中國水墨畫出現了大崩盤,100萬的藏品,僅僅半年時間,價格就掉到了40萬左右。當時我投資了上海保利和北京翰海兩家大陸拍賣公司的油畫部門,在2004年秋天,我從台灣帶了很多當代油畫進大陸,進行了兩次拍賣---在上海的保利拍賣會,一件作品拍到6000多萬;在北京的翰海拍賣會,一件作品拍了7000多萬。當代藝術品投資一下子就火了。 對大陸的拍賣市場來說,2004年的秋拍是一個轉折點,從那以後,當代油畫價格開始狂飈,當時的情況,和現在的古董行情相似。還記得現在一幅至少5000萬的曾梵志的作品,當時僅以25萬拍出。 其實那個時候,我只是想知道大陸喜歡誰的畫,兩年之內,吳冠中、林風眠等一線畫家的畫因為藝術性,劉野、周春芽、曾梵志、劉小東等當代藝術家因為創意高強脫穎而出,一直到現在,他們的畫也非常值錢。同時也有熱昏了頭的,一幅作品三年漲50倍甚至100倍,畫家一夜暴富,而購買這些畫作的收藏家後來全被套住。 收藏這個行業,興在百業前,也衰在百業前。2008年金融風暴前,我就勸誡一些畫家,賺的錢不要亂花,結果很多人不聽,現在窮得連畫室也不能做了。在經濟不景氣的階段,很多人才會對藝術市場進行“盤整”,也就是過濾,才會理性看待作品真正的含金量。 買古董是投資,只要買的是對的,就很安全。但正因為它是已經蓋棺定論的,信息很透明,所以想用它做短線投資,買進賣出賺大錢,是不容易的,比較適合長期投資。 投資當代藝術品是投機,如果碰對了,可以翻幾十倍上百倍的價錢。但是買對了也不簡單,是一個大學問。 拍賣場不能是嘉年華或競技場 《望東方周刊》:近年來,各種拍賣會在大陸很多,而且場面都非常火爆,這是不是好現象? 徐政夫:現在的拍賣會上,這種你爭我搶的繁榮,其實是一種不規範、不成熟的表現。 大陸的拍賣會,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現場規模巨大,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像是競技場,又像是嘉年華。 拍賣會似乎是表現個人魄力的機會,甚至很多人是幾個朋友一起來,相互撐面子。這種現象在國外比較少。我在英國倫敦參加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拍賣場很小,頂多坐80個人。紐約的拍賣場,通常只有五六十個座位。而且參加拍賣會的都是熟人。 西方一些收藏者買東西不會自己到現場去買,都是請經紀人,而經紀人之間基本都認識,所以沒有太多爭搶,甚至在拍賣會前大家都已經溝通好了,誰拍哪個,這樣反而給雇主省了錢。我們的拍賣會,都是企業家或者收藏家“禦駕親征”,參加拍賣的時候熱血沸騰,但是其實並不太懂行。不知道圖册和實物的差別,它在世界上的數量和稀有程度,無法正確估算投資價值。 另外,在國外,經紀人必須是一個誠實、專業、有經驗的人。這就避免了很多買假的情況,而且在國外收藏品投資都是隱型投資,這對收藏者來說是一種保護,風險最小,不會有輿論壓力。在大陸,很多企業家以自己或者自己企業的名義去拍得某件藏品,過幾年再賣出的時候,會有人猜測是否該企業遇到財務困難,這對企業是很大的幾害。 現在大陸的藝術品經紀人制度沒有建立,這個市場上大部分都是非專業的愛好者或者純粹的投資者,其實大陸很需要好的藝術品經紀人,為藏家做規劃,不管是做博物館,還是用於投資,可以避免買假和盲目投資的幾率。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