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把人民的戶籍“服務”沒了?

http://www.CRNTT.com   2011-08-15 12:01:12  


 
  假門牌“落戶”上千人 政府斂財知多少

  記者在鄖縣縣城尋訪“解放路58號”,發現這個地址根本不存在。解放路門牌號到52號就沒有了,與之相鄰的是縣行政服務中心和縣委大院,後者門牌號為金沙路2號。

  記者以群衆身份到興鄖社區居委會咨詢時,一位居委會女工作人員拿出一本在“解放路58號”空掛戶口名單,共32頁,每頁有35人的信息,僅這份名單就有1000多人。她稱,這個名單還不完整,有大批人員沒有統計在內。

  中嶺社區居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解放路58號”只是空掛戶口的其中一處,還有“解放路2號”等地址。這位工作人員和其弟弟當年讀職業高中時花2500元買的戶口,地址也是解放路58號。後來通過投靠親屬,才解決身份問題。

  記者隨同受騙群衆到城關鎮派出所咨詢,一位副所長稱:“像你這樣的有一兩萬人,來找的人太多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退錢是不可能的,只有兩個辦法,如果在縣城能找到親戚或熟人,只要戶主同意,就可以掛靠落戶,否則就轉回原籍。”

  鄖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吉禮對記者說,鄖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賣戶口是當時的政府行為,錢也全部交了財政,全縣買戶口的有上萬人。據記者核算,以1萬人計算,每個戶口按2000元計算,鄖縣便可斂財2000多萬元。

  對出售戶口問題,鄖縣公安局副局長楊貴珠解釋說,上世紀90年代賣“農轉非”戶口是政府行為,為了集中管理,縣裡將賣出的戶口集中掛在“解放路58號”等。後來戶籍政策改革,不允許戶口空掛。現在縣裡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要麼遷回原籍,要麼在縣城找親戚或熟人掛靠,目前大部分空掛戶已經解決,只剩下少部分人還掛在“解放路58號”。

  一錯再錯多隱患 如何收拾爛攤子

  事實上,關於“農轉非”戶口問題,國家早有規定。199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關於立即制止出賣非農業戶口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制止違反戶口管理規定、交錢就辦理“農轉非”戶口的錯誤做法。1994年,公安部等部門又下發《關於堅決制止繼續出賣非農業戶口的通知》。

  對於中央和有關部門下禁令賣非農戶口的做法,鄖縣公安局局長張龍反而質問記者:“90年代的事情,你們現在來幹什麼呢?!我參加公安工作30年,國家大政策基本清楚,鄖縣公安機關完全是按國家戶籍政策辦事。”

  記者隨後向十堰市公安局咨詢,戶籍科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十堰市都沒有允許買賣“農轉非”戶口。按照戶籍政策,戶籍不能隨便掛靠,人戶不能分離,更不允許虛構地址。鄖縣解決戶口遺留問題的辦法也不符合規定。

  據記者了解,鄖縣農轉非戶口留下了一堆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一方面,一些群衆落戶、結婚、就業等遇到麻煩,有的不得不回到農村原籍,有的將戶口掛靠在非親屬或熟人家中,給戶籍管理工作造成混亂。楊貴珠介紹,曾有涉案人員登記地址是“解放路58號”,但辦案人員根本查找不到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教授關注戶籍制度改革10多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鄖縣政府不顧國家三令五申,以斂財為目的大肆買賣戶口,一錯再錯,最終造成這些買了戶口的老百姓“不城不鄉”、“不上不下”,嚴重擾亂了戶籍管理秩序,損害了戶籍管理工作的嚴肅性,也讓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他說,不管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如何變換,政府犯了錯必須由政府解決,該處理的處理,該問責的問責。 

  作者:趙仁偉 廖君 吳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