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北京專家:2012年台灣選舉透視

http://www.CRNTT.com   2012-01-09 00:48:13  


圖1
 
  另一方面,馬英九的國民黨團隊不得不面對貧富分化擴大的現實和“無感復甦”的主觀感受,首先在民生政策議題上強勢回擊,扯掉被民進黨強行套上的“右派”政黨外衣,其次不斷強調未來施政將更強調社會公平問題,將“公義社會”擺到“黃金十年”施政要點的前列。台灣地區自2010-2011年短期經濟復甦,是在中長期財富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產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各主要國家通過加大投資、“量化寬鬆”等辦法救市,但同時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惡化了原有的財富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目前各國財經政策都面臨著必須兼顧經濟增長與財富分配的難題,台灣地區也不例外。可以說,“無感復甦”的問題不是台灣地區獨有的,而是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通病。關係民生的公共政策問題因此浮上檯面,成為2012年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重要政治選舉的關鍵議題,台灣地區也不例外。這是執政者無法回避的重大時代現實問題。

  (見圖1,資料來源: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編印:《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2010年)》,2011年10月。本文作者製圖。說明:台灣每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是次年10月份才發佈,因此圖中最新資料只到2010年,至於2011年的完整資料要等到2012年10月才能得到。)

  如圖1所示(左列數軸為大島指數,右列數軸為基尼係數),2000年以後台灣地區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明顯上升,2001-2009年基尼係數穩定在0.34-0.35之間,明顯高於前一個十年即1990年代。圖中關於台灣的大島指數(Oshima Index)(指所得收入五等分以後的高低倍數比)反映了最富(20%)和最窮(20%)兩極貧富差距的程度(國際上常以6倍作為警戒線)。可以看出,2000年以後,台灣的高低倍數比突破6.0,並且不斷攀升,2009年已經達到6.34倍,遠超1990年代的倍數。分析台灣地區這兩個指標中長期歷史性變化,可以看出台灣工業化以來家庭所得分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0年代到1980年代,這二十年間台灣基尼係數在最低0.277(1980年)到最高0.303(1989年)之間變動,高低倍數比在最低4.17(1980年)和4.92(1989年)之間變動,顯示台灣處於均富型經濟增長階段,所得分配比較平均;第二階段為1990年代,這十年間基尼係數從1990年的0.312逐步上升到2000年的0.326,高低倍數比從1990年的5.18上升到2000年的5.55,顯示台灣的均富型增長模式和所得分配發生變化,貧富差距開始擴大但不算嚴重;第三階段為2001年至2010年,這十年間基尼係數從0.35緩步上升,逼近國際警戒線,同時大島指數基本上在6.0以上,2009年達到6.34,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所得分配不同於1970-80年代均富型增長時期的狀況。因此,台灣短期經濟復甦,是在中長期財富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產生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