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挑戰與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9:02:16  


 
  通過制度創新化解發展難題

  文章指出,這些挑戰是嚴峻的,但我們的希望在哪里?希望比挑戰還要大,也是三個方面:第一,三中全會提出來的這些政策。我們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當然內容很多,主要是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技術創新。第二個層次是管理創新。第三個層次是制度創新,我們要通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來真正解決好我們國家發展的問題。所謂體制可以理解成為是一種結構,所謂機制它是演化的途徑,也就是結構要合理,而且結構要向更合理的方向演化,就要有一種引導演化的動力和程序。所以,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很多都是制度上的創新,這種制度創新的潛力如果激發出來,將對我們的經濟起到重要的作用,這里只講兩個例子。

  第一是城鎮化。中央提出城鎮化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城鎮化作用在哪里?我認為它當然是拉動經濟,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因為從西方現代化理論看,所謂現代化就是工業化+民主化,而工業化構成里,城鎮化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力的轉移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力的轉移本身又有兩方面的意義。農村勞動力轉移是解決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結構的最根本的措施,我們現在老講分配不平等,其實最大的不平等是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收入的不平等。這種最大的不平等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可能都有這種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辦?就是要轉移農村勞動力到城市,一方面解決農村過剩的勞動力問題,農村過剩勞動力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完全過剩,邊際產出為零,多派一個人沒增加產出,這肯定要轉移;另一方面是低收入的,其邊際產出雖然不為零,但邊際消費為零,沒有購買力,或購買力很小,農村這些低收入人群,轉移到城市後的收入能夠進一步改善。

  城鎮化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整個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為多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以後,農村就可以進行適度農業經營,提高農業的生產力。至少我們可以趕上第二檔國家。這個問題是必須要做的,而且中央提出了,城鎮化必須以人為核心,這非常重要。因為關鍵問題是,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英國是採取跑馬圈地,剝奪農民土地,把農民趕到城市的做法;美國是採取兼並的辦法,有實力的農戶兼並貧弱農戶;拉美是採取把農民吸引到城市來形成“貧民窟”的辦法。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要以人為核心來做好城市化,農民進城以後,要解決他們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就業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最後要解決戶籍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很簡單的問題,但又是非做不可的。

  第二是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這點非常重要,解決二元經濟結構一方面轉移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提高農村財產性收入,改革我們現存的土地制度,有人把它稱為第二次土改,我覺得有點道理,新中國成立之初搞的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了,但1955年集體化又把土地收回來,土地變成集體所有了。但農民的權利始終沒有明確。這次三中全會從四個方面應該是明確了這個問題:

  1、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也要採取同權同價的辦法;2、要長期確定農村的承包權,而且這個承包權可以流轉;3、農村的集體事業收益應該農民有股份,有分紅;4、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慎重穩妥推進農民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這四個措施應該說對解決我們國家解決二元經濟結構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原來農民收入低,不但收入低,財產也少,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以後,無論留在農村還是進入城市都會有一定的保障,所以,像這些制度創新在將來我們都會看到,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