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兩制台灣方案與教育制度

http://www.CRNTT.com   2024-10-06 00:01:50  


 
  二、台灣現行教育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台灣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日趨異化,“台灣人”認同成為社會主流,台灣鄉土認同上升為“國家認同”,他們將“中國”當作完全異於“自我”的“他者”,將兩岸建立在“他是他,不是我”的想象之上。台灣人“自我意識”的產生和膨脹,其背後有著複雜而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因素,而教育作為形塑認同的重要手段,成為台灣人國家認同異化的關鍵因素。

  在教育世界觀上,“本土化”成為“台獨教育”的思想基礎。1980年代初,在黨外運動的倡導和推動下,以“台灣意識”為核心的“本土化”思潮逐漸滋生與蔓延,中國民族主義不斷被 “本土化”論述排擠甚至湮沒,在“台獨”勢力的人為建構和民粹主義的推波助瀾下,“本土化”逐漸向“台灣化”“去中國化”的方向異化。與此同時,台灣歷史成為“本土化”論述的重要場域,他們試圖以“台灣意識”建構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消解1970年代以來激情昂揚的中國民族主義。由此,將“台灣意識”奉為神龕的台灣本土學者紛紛跳脫中國史觀,各種以台灣為中心的史觀層出不窮,“同心圓理論”等“台獨”教育理念應運而生,浸潤於台灣教學脈絡中,使其成為呼籲“獨立建國”的主要論述。它們被廣泛應用於台灣青少年教育,成為課綱修訂、教科書編排的理論基礎,也成為了荼毒台灣青少年思想和認同的利器。

  在教育行政制度上,“台獨”勢力把持台灣教育主導權。台灣現行教育行政制度採用中央集權制,“中央政府”負責規劃設計教育制度,適法監督地方教育事務,執行全台性教育事務等①。人事、課程、經費等行政三權均由台“教育部”掌握。在人事任命上,行政主管負責人的任命採用首長制,“教育部長”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教育部”組織課綱修訂小組,訂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依據台當局制訂的課綱編寫,經“課本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方能讓學校採用。課綱修訂小組和“課本審定委員會”委員均非民選,修訂後的課綱也無須經“立法院”同意。在經費來源上,“教育部”具有分配和補助教育經費的權利,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教育部長”指派次長兼任,經費預算須經“教育部長”核定後執行②。在這一“中央集權”和垂直領導的首長制度下,“台獨”勢力通過行政權力將“台獨”理念灌入教育領域,企圖從教育上、文化上、民族上割裂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聯結。

  在教育手段上,課程綱要和教科書成為“台獨教育”政治滲透的重要場域。從李登輝時期的“88課綱”到陳水扁時期的“98課綱”,台灣歷史教學在“同心圓理論”的空間地理架構下劃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蔡英文時期的“108課綱”則進而將其劃分為“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一步步將“台灣史”從中國史中獨立出來,甚至將中國史變為東亞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環,硬生生斬斷海峽兩岸的時間血脈和歷史脈絡,將“台灣史”作為“台灣國史”的建構工具,實現“去中國化”的“台獨”教育。與此同時,以多元文明淡化中華文明、從而建構多元族群,歪曲其來源於東南亞的“南島語族”,捏造台灣原住民“南來論”,成為“民族台獨”的理論基石。此外,島內“台獨”勢力還通過“轉型正義”“正名”等一系列社會“去中國化”手段,淡化傳統中華文明對台灣社會的影響,突出台灣“主體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