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向“香港雷鋒”學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4-20 10:37:03  


 

  ●大陸雷鋒背後的英模體系

  ○以汶川大地震英模為例

  汶川大地震後,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成員共有36位,其構成為:主持人:1人;軍警:17人;官員:6人;醫護:3人(其中1人同時為軍人);教師:5人;路政:3人;學生:1人;農民志願者:1人。其中這位農民志願者,是趕赴汶川支援的唐山農民,從其報告的文本來看,其作為“農民兄弟”的代表成分濃,作為志願者的代表成分弱。

  ○大陸雷鋒突出身份

  可見大陸雷鋒的構成邏輯,與香港雷鋒截然不同。香港雷鋒可以稱為義工A、義工B……,而大陸雷鋒則是稱為警察A,農民B……,前者突出的是個體,後者突出的是身份。儘管汶川大地震中,類似香港義工的大陸志願者為數也不少,但總體還比較孱弱,而且這套英模體系,也並沒有考慮要納入志願者。即便會納入,起的也是點綴作用,而不是改變現有邏輯。

  ○特點:本職工作之內的特殊表現;基於國家體制

  英模體系中的“善”和“義”,就是指本職工作之內的特殊表現,追求“善”的驅動力來自於崗位的光榮。國家由不同的崗位組成,每種崗位都有道德標杆,激勵從事該崗位的人向標杆靠近,每年又有新的標杆湧現出來。如果從事國家工作人員的崗位,標準就是親民愛民、高風亮節、忘我工作;如果從事人民群眾的崗位,標準就是純樸厚道、吃苦耐勞、甘於奉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