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直觀台灣拆遷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41:18  


 
  2009年12月,由於徵地期限將至,苗栗縣政府跟少數“釘子戶”之間的衝突加劇。被徵地的農戶開始找律師、找公民團體為他們說話,到縣政府請願。但這個時候,整個事件並未引起媒體乃至網絡上的重視。

  2010年的6月9日是個轉折點。此前一日,苗栗縣政府派人封鎖這個地區,貼出告示,宣稱徵收已經結束,要來整地。這天的凌晨3點,20多台推土機和200多名警察突然闖入,將幾十公頃將要成熟的稻子挖掉。當地農民沒有抵抗,但是拍了一些視頻。事後,台灣知名的公民記者—網名“大暴龍”的人得知這一消息,前去拍攝,也拿到了此前農民拍的視頻,經過編輯,制成視頻,傳到網上,引起網友的關注,幾千個網絡博客的博主一起行動,把事件傳播開來。雖然,媒體仍然沒有跟進,但網絡上的討論已經熱烈地展開,若干公民團體和專業人士、知識分子都開始介入。其間,雖然苗栗縣政府還是搞了兩次“整地”,但在民眾的抗議下,行動有所收斂。民眾的抗議高潮,是7月17日3000多人一整天在台灣“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種稻子”。

  但是,大埔事件成為媒體議論的話題,卻是在進入8月之後。

  8月3日,一位被徵地的72歲的朱姓老太太,在家裡喝除草劑自殺。老人的死,使得事件陡然升級,不僅成為媒體議題,而且成為台灣藍綠爭鬥的焦點之一。各地有相關困擾的農民,紛紛組織自救會,各地自救會開始聯合。各個關心農村和農民的公民團體則高調介入,甚至組織了精神病醫生到大埔做心理咨詢。有關的討論開始深入,此前各地科學園區的問題開始被揭露,諸如環保問題、徵地問題、房地產問題都被觸及。郭台銘方面的新奇美表示,他們並不需要在苗栗建廠,當初的協議僅僅是個意向,現在建廠用地已經解決。

  7月17日,凱達格蘭大道遊行示威之後,苗栗縣縣長對事件造成的紛擾,表示了道歉。但是,政府方面真正的軟化,還是在朱姓老太太死後,由台灣“行政院”出面,“行政院”和苗栗縣政府與農民自救會之間的三方協商,在協商過程中,“拆遷”行動實際上已經停止。最近的消息是,政府方面的妥協方案是,徵收農民的房屋可以保留,農地可以置換。自救會的代表表示,要跟相關農戶再做商議,然後再做決定。可以預料的是,無論結果怎樣,都不會再有推土機加警察的強制了。

  客觀地說,苗栗縣政府雖然有點“動機不純”,徵收過程也有些程序上的瑕疵,但整個過程卻並不違法,該走的程序都走了。而且所謂的拆遷過程,跟大陸某些地區比起來,手段也相當柔弱。唯一的強制,就是6月9日的強挖農田,對農戶的住房,他們還不敢用強制手段。即使這樣,因強挖農田和老太太自盡所引發的一波又一波的民間抗議,也使得政府不得不退卻。跟大陸的拆遷一樣,其實核心的問題是不合時宜的土地拆遷條例,這樣一個條例,賦予了政府太多的強制權力,而對農民的土地產權過於不尊重。

  然而,因大埔事件引發的民間抗議,並沒有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上去。究其緣由,雖然這個條例過於蠻橫,但發展的硬道理在台灣有廣泛的支持,現在台灣的農業人口只占總人口的8%,農業GDP只占1%,土地徵收條例,不像大陸那樣針對所有人,在台灣只針對農民,都市則另有都市更新條例,因此,占絕大多數人口的都市人,對於廢止或者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不熱心。

  台灣的朋友告訴我,在經濟不發達的苗栗,苗栗縣政府的做法,實際上得到了本地90%以上居民的認同,在他們看來,科學園區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發展。聲援大埔農民的,多數都是從台北去的。有這樣大的民意支持,苗栗縣政府當然不會按很多公民團體的意思,撤銷整個原本就不合理的科學園區的規劃。事件的最終解決,看來只能是一個各讓一步的妥協方案。

  所以,在發展主義的旗幟下,不管何地,拆遷都是有可能出現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