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中國不是阿拉伯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1-03-15 10:49:50  


 
  這要歸功於鄧小平。鄧小平確立了兩種相關的制度,一是領導人退出制度,即退休制度;二是人才錄用制度,從社會的各個領域錄用人才。現在這個制度從基層到最高領導層已經高度制度化。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年齡的限制(即任何一個領導人一旦到了規定的年齡,就必須從相應的職位上退下來),各個階層精英更替的速度,是沒有其它任何一個制度所能比擬的,包括民主制度。儘管年齡規定的“一刀切”制度在外界看來,甚至已經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但的確產生了諸多積極的政治效果。

  這個體制的優勢是很顯然的。首先,它避免了個人專制。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內部多元主義所形成的“黨內民主”,或者黨內集體領導制度。中共黨內高層之間的制衡,遠比民主國家的多。例如在美國,一旦當選總統,其經常擁有“帝王般”的權力。而中國領導層中,在強人政治時代過去之後,再也難出現這種“帝王般”的權力者了。二是限任制。現在一般上,領導層包括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理和其它重要職位,至多是兩個任期,即十年。這和西方的總統制並沒有什麼區別。很顯然,限任制是對個人專制的一種有效制度制約。就是說,中國儘管沒有西方式民主,但也找到了同樣的甚至更有效的方式,來保證不會出現個人專制。但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現象就是個人專制,無論是君主制國家還是具有現代政黨制度的國家。當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統治一個國家數十年的時候,就會弊端叢生,令社會不可忍受。

中國政治制度具強大動員能力

  其次,中國的政治體制使得政治更新異常地迅速,政治能夠有效反映代際變化,因此也是利益的變化。較之其它任何政體,中國政治體系的一個顯著現象就是官員流動速度非常之快。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官員離開其任職的崗位,也有同樣多的官員進入這些崗位。這種快速的流動儘管也出現了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能夠更加有效地反映時代的變化。

  第三,中國的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政策動員能力,從而促成政策的及時變化。從理論上說,多黨制國家的政策變化的阻力應當比一黨制的為少,因為政策可以隨著政黨的輪替而變化。但事實上則不然。越來越多的民主國家,無論是西方發達的民主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反對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忠誠”的反對黨,而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政策變化變得非常困難。

  中國則不然。如果西方式民主更多地表現為政權輪替,中國更多地表現為政策“輪替”。儘管中國社會經常抱怨執政黨政策變化緩慢,但較之其它政體,中國的政策變革速度還是相當地快。只不過,在民主國家,人們可以互相推卸責任,而在中國,執政黨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再到本世紀,中國實現了數次重大的政策轉型。看不到執政黨的政策動員能力,就很難理解中國這些年來的巨大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