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民進黨大陸政策轉較務實 難棄台獨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00:39:42  


 
  2、為了在大選中吸引中間選民,民進黨內候選人往往試圖使其關於大陸政策的主張溫和一些,不過於偏激。因為台灣歷次選舉結果證明,凡是民進黨強硬主張“台獨”時,其選戰多半失利;而淡化“台獨”時,則勝選較多。

  例如,1991年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後,在年底的“國代”選舉中就受到重挫;在次年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淡化“台獨”訴求,主打公共政策牌,一舉拿下了“立法院”近1/3席位。

  又如,《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為在2000年台灣大選中吸引選票而出台的。正像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法制組兼任研究員隋杜卿指出的:“為了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爭取中間選票,所以民進黨才在選前特地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進行這種政黨意識形態的轉變,以免被國民黨攻擊他們是‘台獨政黨’;而這種《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出現,確實使得許多人都認為民進黨是個‘趨向中間路線’的政黨;陳水扁也才能以中間路線為號召,並趁著國民黨的分裂而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③

  再如,蔡英文從宣稱若執政,將發動公投廢ECFA,轉變為表示如果她當選“總統”,不會廢除ECFA協議,是為了在選舉中迎合台灣民眾主流意向。2011年6月30日台灣年代民調中心公佈“後ECFA民意走向調查”顯示,41.5%的民眾贊成簽署ECFA,29.3%不贊成;認為ECFA對台灣經濟有幫助的為48.8%,認為沒幫助的23.4%。同年7月,台《遠見》雜誌針對蔡英文曾表示“如果民進黨2012年重新執政,就要發動公投廢除ECFA”進行民調,結果顯示52.3%的受訪民眾不贊成,僅有30.4%贊成,顯示蔡的這項主張與超過半數的主流民意相悖。

  (三)大陸實力發展與對台政策。

  大陸的情況是民進黨制定兩岸政策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1991年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台獨黨綱”與1989年“6.4天安門事件”的發生有相當大的關係。

  近年來,大陸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迅速發展。兩岸關係自1987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陸已是台灣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投資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民眾出島旅遊最多的地區。
  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談,並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自此兩岸交流進入新的階段。尤其2008年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獲得執政權,掀開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兩岸進入了大開放、大交流的新時期。

  兩岸兩會恢復會談以來兩岸共簽署了18項協定,實現了三通,尤其是ECFA的簽署,實現了兩岸經貿合作的正常化、制度化,為兩岸共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兩岸在“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下正不斷擴展雙方交流合作的領域,不斷深化雙方交流合作的層次。“和平發展”成為兩岸關係的主題。台灣《中國時報》2011年12月民調顯示,高達67%的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變好”。“陸委會”最新民調也顯示,超過72%的民眾支持兩岸通過制度化協商的方式處理兩岸交流問題,超過73%的民眾認同制度化協商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和平發展”成為兩岸主流民意。

  民進黨偏激僵化的兩岸政策在兩岸關係大發展、大交流的今天已顯得不合時宜,民進黨不能自外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潮。出於選票的需求與壓力,民進黨需要調整兩岸政策,而這些都離不開與大陸的積極交往。

  (四)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

  美國是影響台灣問題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美國一直擔心因台灣宣佈“獨立”引發兩岸戰火,從而導致中國和美國發生武裝衝突。同時,中美之間雖然有結構性矛盾,但也存在許多共同利益。中美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係不斷加深,在許多安全問題上也有相互需要。“9.11”事件以來,美國在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應對金融危機等方面都需要中國合作。即使在奧巴馬政府高調實施“重返亞洲”戰略的情況下,仍然對中國採用“兩面下注”政策,在加強對中國防範的同時,繼續在所需的領域和問題上與中國合作,引導和促使中國遵守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制度和國際規則。因此,美國希望兩岸關係穩定。奧巴馬政府表示“支持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④“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

  2002年8月3日,陳水扁公然鼓吹“一邊一國”論,企圖試探大陸和美國政策的底線,挑起台海危機,給兩岸關係熱降溫,並在台灣民眾中煽動反大陸。由於陳水扁事先未與美國商量,就貿然拋出“一邊一國”論,使得布什政府非常惱火。而且,布什政府當時將反恐作為全球戰略的最優先事項,正在準備軍事進攻伊拉克,因此對陳水扁此舉可能打亂其戰略部署的不滿溢於言表。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雖然在台灣島內得分,但在美台關係上失分。扁“政府”與布什政府的“蜜月期”就此結束。

  2010年初,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蔔道維(David G.Brown)發文專門指出,民進黨的“法理台獨”不符合美國利益。

  2011年,蔡英文訪問美國,企圖獲得美國對她競選台灣領導人的支持。但由於蔡英文用“台灣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又說不清楚什麼是“台灣共識”,因此美國官員對蔡英文“是否願意並且有能力維持近年來兩岸享受的穩定關係持懷疑態度”。奧巴馬政府在2011年台灣大選期間宣佈,美國將給與台灣居民赴美國訪問免簽證。這實際上有助於馬英九吸引選票。

  但美國台海兩岸政策的目標又是矛盾的:它一方面不希望台灣海峽爆發衝突,損害其在台海兩岸的經濟利益和陷入是否進行軍事幹涉這個兩難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害怕兩岸走向統一。因此美國也一直在保持對民進黨的影響力,促使民進黨向不急著搞法理台獨方向轉型。但如果需要,也會利用民進黨向中國大陸施加壓力。

  (五)與國民黨競爭兩岸政策主導權。

  民進黨作為台灣的主要政黨之一,它的主要目標是要在台灣執政或在台灣政界保持盡可能大的影響力。而國民黨是它的主要對手。為吸引更多台灣民眾的支持並在選舉中勝出,民進黨也與國民黨競爭兩岸政策主導權。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形態顯然與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認同和捍衛“中華民國體制”,反對“台獨”的泛藍政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為該黨最顯著的特色。民進黨,作為台灣本土政黨的定位,以捍衛所謂“台灣主權”為自己的政治主張,因此,需要以“台獨”的意識形態來與國民黨等泛藍政黨做區隔。例如,1991年2月,台灣“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1991年10月,民進黨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台獨黨綱”。從某種程度上說,民進黨也是以此與國民黨競爭兩岸政策主導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