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革命的吊詭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10:22:51  


 
  對亞洲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對革命並不熱心,因為革命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對主導社會的亞洲政治和經濟精英或者既得利益者來說,抵禦革命並非毫無道理,因為革命對他們來說包含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或者吊詭(paradox)。這裡要討論的當然是近代以來的革命,而非傳統革命。近代革命和傳統革命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近代以來的革命往往是意識形態、價值觀和理想為先導的,包括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社會平等等等;而傳統社會的革命則是具體利益導向的。傳統革命非常有限,通過革命拿到了一些具體利益之後(例如得到皇位或者一塊土地),革命就中止了。近代革命則是無限的,因為革命的目的往往是價值和意識形態的實現;價值的實現不是可以用數量來計算的,而是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
 
  在對待革命的問題上,人們往往側重於革命之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的變遷,但經常忘記去探討革命對社會上各個個體的影響。實際上,從個體的角度來看革命,人們更能看到革命的吊詭。如果理解了這些吊詭,也不難理解既得利益者和革命者之間的鬥爭了。
 
革命的不同社會群體
 
  革命往往包括幾個主要的社會群體。第一個群體是革命的領導者,中間又可以分為兩個群體,即烏托邦式的理性主義者和現實主義的理想者或者功利主義者。第二個群體是革命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第三個群體是革命的同情者。他們同情革命,但不見得參與革命;即使參與,也不是為了自己的直接利益,而是同情革命者或者革命者所體現的價值觀。第四個群體則是旁觀者。第五個群體是不參與者,既不是革命者,也不是反革命者,而是非革命者。第六個群體便是反革命者,這個群體往往是現存體制的既得利益者。
 
  一場革命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先來看領導者。革命之後,領導者群體必然分裂,就是理想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之間的分裂。理想主義者想通過革命實現其理想,而理想的實現毫無止境,因為沒有任何指標可以衡量理想和價值的實現。功利主義者或者人們平常所說的務實派則不一樣,對他們來說,革命充其量只是工具,是實現他們某種公共的或者個人的具體利益的工具,例如公共層面某些具體利益的實現(如土地的再分配和新制度的確立),又如個人層面,成為當權派或者得到財富等。在實現了這些具體利益之後,他們就不想再繼續革命,而是想維持現狀。這樣,和理想主義者的決裂不可避免。

  理想主義者往往下場最慘,功利主義者獲得最大的利益。人們往往用“識時務者為俊傑”來形容功利主義者。當然,功利主義者也並非簡單地歸結為沒有理想。很多功利主義者也是理想主義者,但他們具有足夠的現實主義感,知道現實是怎樣的,知道革命從何種程度上可以改變現實,在何種程度上又不可改變現實。歷史上,很多健全的制度都是由功利主義者建設而成,而非理想主義者。過於理想,反而建設不成對現實具有意義的制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