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殷紅(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對其位於亞洲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空前的重視和扶持力度,並在2012年5月專門成立了遠東發展部。在2012年召開的海參崴APEC峰會期間,俄羅斯投入巨大財力改善該地區的基礎設施面貌,借機大力宣傳和推介其東部地區的發展潛力,充分展示出俄羅斯將其東部地區發展置於國家發展優先方向的戰略意圖。

  俄羅斯發展戰略的調整為中俄經濟合作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中國是亞太地區最有經濟活力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明顯的資源互補優勢,又有兩國不斷加深的友好政治關係作保障,俄羅斯經濟“向東看”理應對中俄經濟合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鑒於俄羅斯長期奉行務實、多元化的對外關係原則,其強化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也勢必對中俄經濟合作構成一定的挑戰,該地區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如何深化中俄經濟合作是兩國政府以及學術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有關研究層出不窮。在筆者看來,從重視中國商品的信譽、優化對俄貿易主體以及建立對俄區域協調機制這些事關兩國經濟合作的基本問題抓起,是夯實中俄經濟合作基礎、全面提升中俄經濟合作水平的關鍵,為此,提出以下三點具體的建議:

  (一)嚴把商品質量關,提高中國商品的信譽度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俄恢復經貿合作以後,在俄羅斯陷入商品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商品,特別是服裝、鞋帽等輕工業品以其價格優勢和便捷的供貨渠道迅速占據了俄羅斯市場,成為其普通民眾生活,甚至是生存不可或缺的商品來源。由於兩國當時特殊的發展條件,也部分地因為政府監管不力,導致大量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中國商品充斥到俄羅斯市場,這對於已經身陷困境的俄羅斯民眾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國商品質量差”、“中國人沒信譽”的印象也從此烙在了俄羅斯人的記憶裡。近些年,雖然中國商人對產品質量和信譽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商品質量也明顯改善,但是,在俄羅斯市場,“中國製造”仍然無法達到其在歐美市場那樣受消費者肯定和歡迎的程度。

  當前,中俄經貿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因烏克蘭危機而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需要中國的商品,不僅是日用品,還有食品(蔬菜、水果以及肉類)。中國方面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抓住當前有利的時機,嚴把商品質量關,借機提高中國商品的信譽度,根本扭轉俄羅斯人對中國產品的負面印象,切不可將國內頻發的商品質量問題蔓延到俄羅斯。這就需要中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採取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確保對俄出口商品,特別是食品的質量及安全。

  (二)優化中俄貿易主體結構,全面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

  與前述商品質量密切相關的問題是,中國對俄經貿合作中民間貿易、個體貿易的特點突出。除了政府層面推動的國有大型企業間的合作之外,實際上充當中俄經貿合作主體的主要是小型公司甚至是個體商戶。這直接導致中俄經貿合作水平低、規範差、整體合作環境落後,“非法移民”、“灰色清關”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也由此產生。民間貿易、個體貿易的弊端還在於,它對那些從事正規國際貿易的組織和公司產生了擠出效應。可以說,不扭轉中俄貿易依靠民間貿易、個體貿易的局面,就無法根本改變中俄經濟合作落後的局面,也無法實質性地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而且,靠政府政策推動和建立在個體貿易基礎上的中俄經濟合作,勢必根基不牢、發展脆弱,受雙方,特別是俄方政策變化的影響極為明顯,況且,其規模擴大和水平提升的空間也很有限。

  如果說傳統的中俄貿易主體結構在歷史中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有其存在的客觀需要的話,那麼,在當今新的發展形勢和國際合作條件下,逐步向政府和民間貿易兩端小、正規的國際貿易企業中間大的紡錘形貿易主體結構過渡,以此轉變個體貿易形式、提升和優化中俄貿易主體結構,變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它對於全面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加深兩國經濟合作具有全局性乃至戰略性的意義。

  (三)建立東北地區對俄合作區域協調機構,加強地區整體國際競爭力

  東北地區是中國對俄經濟合作的重點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對俄貿易總量約佔中俄貿易總量的40%,鞏固和加強該地區的對俄經濟合作既關係到中俄經濟合作的總體發展,也關係到這一地區的穩定、發展及民眾的福祉。正是基於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緣政治經濟意義,2009年9月中俄兩國首腦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自此,中國東北振興與俄羅斯東部開發“配對”式互動合作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在落實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戰略的諸多工作中,建立對俄合作的地區協調機制至關重要。目前,負責東北地區對俄合作總體協調的是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設的東北振興司及地方發改委的相關部門,而在東北地區內部還沒有一個地區性的國際合作協調機構。在這方面,俄羅斯的經驗值得借鑒,除了中央層面的地區發展部及2012年成立的遠東發展部之外,在其東部地區還設有若干個地區性國際合作協調機構,例如遠東和外貝加爾地區經濟協作協會,該協會下設若干個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門委員會,其主要工作是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以及擴大對外經濟合作[16]。此外,該協會還負責制定地區發展規劃,包括負責制定《2018年前遠東和外貝加爾經濟社會發展綱要》、《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等。

  一個地區性協調機制能夠形成並有效運行,關鍵在於各主體之間的溝通、配合與協作。東北地區具備建立上述協調機制的條件及環境。首先是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為東北地區統一布局、協調合作、共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保障。其次,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區域一體化的國際環境下,面臨的共同機遇及挑戰促使東北各省區加強溝通和協調。只有在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共謀發展的情況下,東北地區才能獲得對俄合作乃至對東北亞合作的利益最大化。以往各自為政、相互競爭的對外合作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建立國際合作協調機制是提升東北地區整體對俄合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