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吳大輝(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目前,西方社會有一種誤讀,認為“烏克蘭危機及歐美國家對俄羅斯不斷升級的制裁為中俄結成戰略同盟提供了必要的地緣政治條件,中俄兩國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同盟關係”。事實上,烏克蘭危機、西方的制裁以及俄羅斯的“向東看”戰略並沒有改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性質,但的確使兩國關係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一)俄羅斯尚未尋求與中國結成戰略同盟

  烏克蘭危機並沒有改變國際格局的力量對比。普京的對烏克蘭政策建立在對國際力量格局清醒的戰略認知基礎之上,相信美國奉行“1.5個對手”戰略——將中國視為首要的全球性防範對象,而只把俄羅斯視為地區性防範對象,即半個全球對手。在2014年3月歐美峰會上,奧巴馬直言不諱地嘲諷俄羅斯只是個“地區大國”,稱“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部分領土正是因為其虛弱,並非由於其有多麼強大”。這也是美國在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伊始就宣布放棄軍事選項的原因之一。俄羅斯高層相信,只要俄羅斯不直接吞並烏克蘭東部地區,不直接推翻烏克蘭的親西方政權,美國和北約就不會將主要戰略矛頭從中國轉向俄羅斯。

  烏克蘭危機發生後,面對西方不斷升級的政治和經濟制裁以及中俄走向結盟的猜疑,俄羅斯領導人多次公開澄清,“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性質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而且稱“儘管中俄雙邊關係具有全球穩定意義,但今後發展中俄關係將繼續以不挑戰美國為底線”。這不難理解普京在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一個月後與民眾的直接連線中堅定地表示:“俄羅斯不會考慮與中國建立軍事政治同盟,因為這種聯盟體系已經過時了”。俄羅斯主流媒體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當前中俄兩國囤積大量美元的情況下,中俄如何結成針對美國的同盟”?“俄出口收入75%直接依賴於歐洲能源市場,如何與中國結成反西方同盟”?俄羅斯現行的軍事學說、安全戰略和外交政策構想始終堅持“維護國家利益”和“確保靈活性”的原則,重申不再締結新的同盟體系:“鑒於當今世界形勢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我們需要創造性地應對挑戰,而不應像冷戰時期那樣構建新的軍事政治聯盟,更無必要通過簽署一系列條約來束縛自己,最好的選擇就是與那些有共同利益的夥伴國家組建‘靈活聯合’,相互協作解決問題。”

  (二)中國外交越來越具有開放性與非結盟性

  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中俄關係不針對第三方,不具有排他性,新一代領導集體也沒有將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升格為同盟關係的考慮。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外事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將“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這種具有“全球性”和“網絡性”的夥伴關係戰略顯然與結盟政策絕緣,並不尋求建立排他性或反美性的同盟關係。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奧納伯格莊園會晤時指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本質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2014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北京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把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合作領域具體化為“經貿、兩軍、反恐、執法、能源、衛生、基礎設施領域的務實合作”。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都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將中俄關係轉變成同盟關係有礙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這顯然是中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以及亞太自貿區等一系列開放性的倡議。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開放性、包容性、非排他性、非結盟性的具體體現。

  中國政府一向反對在國際關係中使用制裁的語言,不會也沒有參與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相反,西方的制裁使得俄羅斯更加重視發展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關係。尋找替代國,將合作方向從受制裁地區轉移到未受制裁地區是任何受制裁國家在壓力之下的通常做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戰略協作在經貿、能源和軍事技術合作等領域獲得新的重大突破。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為例,西方的制裁迫使俄羅斯加速實施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戰略,加之兩國在該問題上的互補互需——中國堅持能源進口多元化的戰略,使得兩國近20年的天然氣博弈塵埃落定。

  (三)中俄關係仍然依靠“雙動力”驅動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並非中國的戰略負資產。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仍將繼續遵循“雙動力”驅動的邏輯:一方面是內在動力,即作為兩個相鄰的大國,必須交好,不能交惡,鄰居不能選擇,兩國經濟又互補互需,因此,堅持兩國長期的戰略合作是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是外在動力,中俄兩國崛起都面臨外部勢力的擠壓,無論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還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某些西方國家都將中俄崛起視為對西方世界的挑戰,打壓中俄兩國的戰略企圖不會根本消失。中俄兩國只有相互借重(這並不意味著兩國結成戰略同盟),才能降低各自崛起的成本。如果說當今世界圍繞烏克蘭危機正在形成反俄、排俄的國際陣線,只要中國不加入其中,該陣線就不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如果說未來某些國家試圖編織反華、排華的國際陣線,只要俄羅斯不加入其中,該陣線也不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未來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更多地向內在動力驅動型傾斜。

  2013年3月習近平同志作為中國國家主席首訪莫斯科時,兩國元首指出,中俄關係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大國關係;中俄關係已進入互相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主要優先合作夥伴的新階段;當前要把兩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為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成果。這是新時期中俄關係本質的真實寫照,也是未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