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經濟轉型結構改革要闖幾大關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8:06:21  


 
  3。基本形成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新格局

  (1)“十三五”中國將實現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的轉變。估計“十三五”末期,中國城鎮居民的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將由2014年的40%左右增長到2020年的50%左右,一些發達地區可能會達到60%以上。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規模將高達14~16萬億元人民幣 。健康服務業將成為中國“十三五”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

  (2)“十三五”中國消費規模將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十三五”期間,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仍保持高於GDP增速2~3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年均增速達到8%~10%。

  (3)“十三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穩定在65%左右。也就是說,“十三五”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4)消費結構變化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現實生活當中消費又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並引發經濟結構服務化的重大變化。

  4。基本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1)經濟轉型升級對服務貿易依賴性明顯增強。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新一輪全球化方興未艾。 “十三五”,如果能在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雙向市場開放方面有所突破,不僅牽動影響國內的經濟結構升級,還將充分發揮中國在新一輪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2)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但服務貿易比重過低。2014年,全球服務貿易占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為20%左右,中國僅為12.3% 。這就需要把加快提升服務貿易水平作為優化貿易結構的重點。

  (3)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國內自貿區建設。在全球雙邊、多邊、區域性、全球性自由貿易進程加快推進的特定背景下,自貿區的重要使命是推進服務貿易開放。適應新一輪全球自由貿易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自貿區要在服務貿易上努力實現重大突破,為全國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4)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雙邊、多邊、區域性、全球性自由貿易進程。多邊、雙邊、區域性、全球性自由貿易進程取決於服務業市場雙向開放有多大的突破。適應快速上升的全球服務貿易需求,有序推進服務業市場雙向開放,打破發達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管制,成為擴大服務貿易、加快自由貿易進程的重大任務。

  “十三五”: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

  文章認為,“十三五”轉型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關鍵取決於改革的選擇;取決於結構性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適應經濟轉型的需求與趨勢破題發力;取決於能否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矛盾;取決於盡快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十三五”的“轉型發展”,要正確處理好市場、企業和政府的關係,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更有效的制度供給,以實現經濟轉型的實質性突破。

  1。服務業市場開放是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頭戲”在於推進服務業的市場開放,並由此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與空間。

  (1)從工業市場開放到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大趨勢。“十三五”,服務業市場雙向開放是大勢所趨:一方面,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自由貿易進程正在提速。“十三五”,中國要形成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需要有序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把握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關鍵是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

  (2)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後是市場化改革的“突出短板”。多年來,由於市場開放的重心主要在工業領域,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後成為市場化改革的“突出短板”。“十三五”推動市場化改革,重點是服務業領域的市場開放。

  總的看,目前的服務業市場狀況大體可以概括為“三低一高”。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例如,現在工業部門的市場開放程度至少在80%以上,而服務部門50%左右的壟斷格局尚未打破。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程度較低。例如,國內自貿區122項的負面清單中,有80餘項針對服務貿易領域,也就是說對服務貿易的限制仍然較多。服務型經濟水平低。服務價格高。

  (3)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市場化改革的“最大紅利”。服務業領域社會資本投資增速將超過工業。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社會資本投資占比過半。服務業市場開放將給社會資本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

  (4)服務業市場開放牽動影響轉型發展全局。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需要通過服務業市場開放,形成有效投資;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需要通過服務業市場開放,擴大服務供給能力;推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進程,需要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並通過服務業市場的雙向開放,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5)實現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工業領域放開市場,引入競爭,從而有效做大了工業“蛋糕”。“十三五”,通過開放服務業市場做大服務業“蛋糕”,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課題。

  打破服務業市場的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推動服務業領域國有資本的戰略性調整,全面推進壟斷行業競爭環節向社會資本開放。推進服務業市場的便利化改革,使社會資本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全面放開服務業市場價格,以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

  (6)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重點加快公共服務業市場開放。適應13億人公共需求變化的大趨勢,要把形成多元供給主體、多元競爭主體作為發展和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基本目標,爭取使政府採購規模占財政支出比重從2014年的11.4%提高到2020年的15%~20%,服務類占政府採購總額比重從2014年的11.2%提高到30%左右 .

  (7)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的相關政策調整。“十三五”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需要盡快消除服務業發展的某些不合理政策,實現服務業與工業政策平等。

  加快調整服務業與工業用地政策。要加大服務業用地供給,提高現代服務業用地比例,新增建設用地向生產性服務業傾斜。以促進服務業市場開放為導向加快稅收政策調整。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需要盡快完成“營改增”,全面推進消費稅改革,使消費稅成為地方的主體稅種。

  2。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為重點的結構性政策調整與結構性改革

  在當前經濟轉型的特定背景下,需要把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倡導企業家精神作為結構性改革優先解決的重大問題。

  (1)經濟轉型時期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具有緊迫性。從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經濟風險因素增多的情況看,未來1~2年,並不是大規模進行企業改革的最佳時期。在這種情況下,要努力尋求短期應對危機與中長期轉型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2)重在優化企業轉型與改革的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實行負面清單制度,保證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證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創新收益,提高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形成企業兼並重組的市場環境;部分行業企業產業集中度低,導致行業惡性價格競爭、重複建設嚴重,有效去產能的辦法是通過做優、做大、做強企業來提質增效。

  (3)“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激發企業活力,首先是激發企業家精神。這就需要盡快建立並完善有利於創新型企業家的選拔機制、培養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形成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寬鬆環境。

  3。以監管轉型為重點的簡政放權與結構性改革

  中國仍是一個轉型大國。當前,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需要的是加大放權、減權的力度,需要的是進一步開放市場,激發市場活力,嚴防“把市場關進權力的籠子裡”。

  (1)向企業“放權”要有新突破。著眼於激活市場、解放企業,不僅要“放權”,還要實質性“減權”。

  借鑒國際商事制度經驗,全面實施企業自主登記制度。“互聯網+”時代,實現企業自主登記註冊的技術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在目前試點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國實施個體工商戶、未開業企業以及無債權債務企業簡易注銷程序。

  適時取消企業一般投資項目備案制。客觀地看,從投資審批制到備案制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但由於多種因素,實踐中備案制仍被變相“審批”。建議除政府投資之外,企業一般投資項目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將投資決策權還給企業。

  以公平競爭政策取代產業政策。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除農業等特殊產業外,盡可能少用或不用產業政策干預企業的經營行為。

  (2)市場監管體制轉型要有新舉措。過去以行政審批取代市場監管的傳統模式增大了企業的制度成本,並且難以確保監管的有效性。著眼於“降成本”與增強監管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統一的、綜合性市場監管機構。

  實現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嚴格分離,以保障市場監管機構的獨立性、權威性、專業性。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不僅在職能上要分開,機構上也要分開,由此形成以法治為基礎的監管體制。

  調整優化市場監管的行政權力結構。適應金融市場混業經營的大趨勢,建議:盡快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金融監管新體制;整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消費品安全監管職能,組建專司消費市場監管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整合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反壟斷執法權,盡快建立統一的國家反壟斷局。

  形成政府與社會協同的市場治理新格局。維護市場秩序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強調政府市場監管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自治,提升企業社會信用,促進市場主體自我約束,誠信經營,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生態環境,盡快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市場治理體系。

  推進市場監管的法治化進程。“十三五”推進監管轉型,要採取立法先行的辦法,依法梳理和公布各級政府監管權力清單。同時,加快金融領域、消費品領域、反壟斷領域、城市管理領域等重點領域監管立法修法,完善市場治理的法律體系。

  以大數據為重點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推動市場監管的標準化、專業化、技術化,實現市場監管方式的現代化。

  (3)簡政放權重在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在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今天,告別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使各級政府真正成為公共服務的主體、市場環境創造的主體。這既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期待,也是“十三五”時期政府在轉型改革中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歷史擔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