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建閩:台灣邊緣化的由來與破解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4-29 00:14:15  


台子不大就難以施展,不夠堅實則難以穩定。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專家委員周建閩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台灣邊緣化的由來與破解之道》。作者強調“無論是政治或是經濟領域,台灣的邊緣化都與大陸有著密切的關聯。也因此,要想解開台灣邊緣化的結,必須打開與大陸全方位合作的大門。因為從政治上說,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已經定型。要改變邊緣化的處境,除了兩岸合作,共議統一、共享偉大祖國的榮耀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而經濟上也唯有與大陸攜手合作一途。全球競爭力大師波特給台灣開出的藥方是:應透過與大陸合作,共同形成產業聚落,壯大國際競爭力。而事實上,大陸的龐大市場及區域整合力,是台灣無法迴避的。這本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和機遇所在,台灣必須使自己融入中華經濟圈的主流之中,才是發展的正道。”文章內容如下:

  近年來,關於台灣問題的話語中,“邊緣化”一詞頻頻出現,已然成為一個代表性詞語。那麼,什麼是“邊緣化”、為何會出現“邊緣化”?其有何顯著特徵、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和影響?如何來破解這樣的結果?很值得關注。

  所謂“邊緣化”,按百度百科的解釋,“邊緣化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說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說被主流(主流社會、主流人群、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文化、主流經濟等)所排斥,所不包容。簡單地解釋也就是從中心和主流逐漸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這就清晰地說明了,“邊緣化”是一個負面詞語,它包含了被排擠、非主流、失意、落後等意涵,總之是一個不招人待見的詞語。

  那麼,台灣為何會被貼上“邊緣化”的標簽,成為近年來大家議論的“邊緣化”主體呢?這就需要從“邊緣化”涉及的領域和由來談起。所謂台灣“邊緣化”,主要指的是在政治與經濟這兩個領域。

  與“邊緣化”相對的,是中心化、主流化。說起來,台灣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從來就不曾處於中心的地位,可以說,無論是政治或者經濟文化,一直都處於邊緣的位置;在被日本強行割據佔領的五十年裡,作為殖民地,更是處於日本帝國的邊緣。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戰敗,台灣被歸還中國。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戰敗后,其中央政府退據台灣;儘管實質上已經失去了對於中國大陸的統治權,但仍頂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帽子。這時的台灣,才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處於所謂“中心”的位置,由於美國的支持和國際冷戰體系,敗退台灣的“中華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故台灣雖為蕞爾小島,但在“中華民國”的外衣下,儼然以“中國”的代表自居,被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所承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