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中評論壇:如何重塑台海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4-09-10 00:00:53  


 
  賴清德上台後隨即展現出來的囂張跋扈執政風格,就是吃定了藍白兩黨無力組織民意進行反擊。長期以來,民進黨控制了大量社會團體、豢養出一批政治學生,同時組建出規模龐大的網軍,壟斷了傳統與新媒體等傳播平台,形成了民意引導與塑造的全面優勢。相較而言藍白陣營在這些方面卻缺乏基本性的結構性支撐。國民黨雖然曾經有一定的組織基礎,但近年來在民進黨的持續追殺下已經大幅減弱,況且這些組織大都是針對選舉動員組建,本身較少擔負傳播理念的功能。相對來說,民眾黨對網絡平台的利用較為充分,不過其缺乏社會組織與基層政治組織支撐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在民意引導方面衹能靠議題和流量,時間長了疲態就會慢慢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民進黨強烈“台獨”理念衝擊下,議題上的對抗性減弱了藍白兩黨爭取民意的空間。在民進黨步步為營的攻勢之前,單純依靠議題已經無法取得穩定優勢。

  民意引導與塑造其實是認知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認知作戰的核心內容。民進黨長期以來一直將民意引導當作一場戰爭來打,這反過來襯托出島內部分非綠學者以及政治人物所謂“順應台灣民心、爭取台灣民意”的說辭多少顯得有些幼稚。民意流向的物質基礎是政黨相關組織性動員的效率,觀念基礎則是政黨理念所提供前景的明確性以及政黨推進該理念的堅定性。台灣民意流動的本質就是各個政黨在上述兩個維度上力量對比變化的外化形式。

  民進黨為何不怕多數民意的反撲而採用強勢對立的方式打擊非綠政治勢力?在民進黨看來,非綠陣營的民意支持是分散的,由於國民黨與民眾黨之間的分歧,這些民意無法整合起來,剛過去不久的選舉就是典型例子,因此民進黨並不想花費資源去爭取這部分民意。況且從歷史經驗來看,即使花費了資源,也不一定能爭取過來。反過來說,對於非綠支持者來說,由於缺乏政黨強大與綿密的組織支撐,他們對於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強權其實沒有多少反抗能力,大多數情況下衹能選擇沉默,因此社會輿論將逐漸為泛綠勢力的話語霸權所支配,非綠民眾的“民意”將會在強權壓迫之下逐漸消蝕。這正是泛綠勢力所要達到的效果,他們試圖通過長期的壓制與滲透壓迫非綠民眾的心智,改變他們的認知,並在此基礎上建構出於己有利的“民意”。

  “主流民意陷阱”的政治意涵在於,“主流民意”不但無法推動理性政治的發展,反而會進一步強化台灣政治的衝突性格。近期台灣圍繞著“立法院”的鬥爭日趨激烈,民進黨當局試圖以“制度危機”的方式向社會展示其消滅非綠政治勢力的決心。如此情勢下,非綠陣營需要從兩個方面加強抵抗,才有可能扭轉局勢。一是加強組織建構,提升組織效率,民眾黨的“小草計劃”就是壓力之下的應對策略。二是提出清晰理念並戮力執行。泛綠勢力以與美國綁定以及出賣台灣利益的方式選擇了背叛民族利益的不歸路,非綠政治力量衹有針鋒相對地提出符合民族利益的國家統一論述並戮力執行,組織引導民眾為理想信念奮鬥,才能不斷擴大民意支持,否則陷於爭取“主流民意”支持的陷阱而不自知,最後的結局衹能是在民進黨強勢壓制之下逐漸萎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