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形勢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與管理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08-12-08 06:53:19  


中國開始重視非政府組織。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光明網光明觀察編者按:本文為畢研韜教授12月4日在四川省災後重建志願服務論壇上的發言,原題為《構建社會特區 推動災後重建——在四川省災後重建志願服務論壇上的發言》。文中就如何在新形勢下發展和管理非政府組織提出了不少建議和設想。特發此文,供網友探討。

  構建社會特區 推動災後重建

  ——在四川省災後重建志願服務論壇上的發言

  2008年12月4日,成都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首先感謝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災後重建志願服務協調辦公室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向各位匯報我的幾點想法。

  一、什麼是“社會特區”?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構建社會特區,推動災後重建”。那麼什麼是“社會”?從宏觀角度看,社會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從微觀角度看,社會泛指由於共同物質條件而互相聯繫起來的人群。

  而今天我講的“社會”是中觀層面上的,指“人們以共同的文化或組織為基礎,遵照一定的行為規範相互聯繫而結成的有機總體”。簡單地說,我講的“社會”是和“政治”、“經濟”並列的。

  我所倡導的“社會特區”的主要標志之一是,政府組織、准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之間有機合作的新型關係。換句話說,就是社區和社會網絡在社會治理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當然,這必須建立在全社會(尤其是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重新認識和全面合作之上,建立在執政者對非政府組織的認同、重視和尊重之上。

  二、建立“社會特區”的必要性

  (一) 國內治理的需要

  英國政治學家Janet Newman曾劃分了四種管治模式:“等級制度模式”和“合理目標模式”屬於傳統管治手段,而“開放系統模式”和“自我管理模式”則歡迎公民和社區在施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後兩種模式旨在提升整個系統的自我管理水平,是建立可持續管理機制的有效途徑。公民社會在這四種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盡相同。在民主國家,四種模式都會有程度不同的運用。

  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要務是打破原有的政府管理社會的一元化治理模式,建立起以政府管理為主導,社會網絡共同參與,民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多元化社會治理結構。社會資本的本質是一種支持性的社會資源,其主體是社會網絡資源和關係結構,其形態包括義務與期望、信息網絡、規範和有效的懲罰、權威關係、多功能社會組織等。
要保障四川災區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積極開發社會資源,構建跨行業的社會資源網絡,扶持各類民間智庫的發展,改善與准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的關係;以政府為主導充分整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不斷提高政府對社會資本的有效調控能力,建立起一個多元治理結構下的主導型政府。

  人們把四川的抗震救災工作分成三大階段:搶救生命、臨時安置和災後重建。在第一階段,抗震救災的核心是救人。時間就是生命,生命高於一切。在這樣的語境下,各種社會力量能够暫時拋開偏見,實現臨時的聯合作業。但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深入,各種利益衝突開始顯現,合作成本急劇上升。原先政府組織對非政府組織的“主導”也顯得力不從心了。 

  國務院發布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指出,地震災後重建應遵循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原則。目前,四川災區重建不僅僅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還面臨巨大的智力缺口、項目缺口、管理缺口、信用缺口。重建家園不但要重建有形的家園,還要重建無形的家園,重建災民對政府的信任、對社會的期許、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二)國際博弈的需要

  衆所周知,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有硬實力和軟實力構成,而包括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公民社會的發展屬於軟實力的範疇。2007年11月6日,美國的一個跨黨派委員會推出了“聰明實力”報告。“聰明實力”是結合“軟實力”與“硬實力”之所長,超越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 

  與此同時,美國官方智庫“東西中心”研究人員建議,美國在處理與亞太國家關係時,應該考慮進一步使用非政府力量,重新審視傳統的“軟實力”外交模式。在西方,公開呼籲抵制北京奧運會的勢力主要是非政府組織。而中國一如既往使用政府力量來對抗西方的非政府力量,不僅成本過高,而且收效甚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