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光國:兩岸應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09-09-07 00:30:57  


 
  儒家文化復興運動

  為了化解這種文化認同的危機,同時也是為了填補中國社會價值真空的危機,1998年,中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副總理李嵐清的批示之下,組織專家,編寫了一套《古詩詞頌讀精華》的課本,供中小學教學之用。

   2004年是“儒家文化復興運動”的轉捩點。那一年,中共開始由政府出面祭祀孔子,而且規格一年比一年高;該年七月,開始實施“漢語橋”工程,內容包括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和對外漢語教學基地等10個項目;截至2007年4月,已經在5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40所孔子學院。9月,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以“全球化與中華文化”為主題,在北京舉行“2004文化高峰論壇”,並在閉幕式上發表《甲申文化宣言》,指出: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著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欲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宣言》也同時主張,中華文化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長,接受自由、民主、公正、人權、法治、種族平等、國家主權等價值觀。

  甲申文化宣言

  《甲申文化宣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政府批准的第一個文化宣言,而且是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的宣言,這本身就意味著政府對傳統文化本身態度的變化,為儒家文化的發展,建構出極有利的政治氛圍。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其序言指出,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化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複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泉源。

   2007年10月15日,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在《報告》中,胡錦濤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懈動力”。所以,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要“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