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樑柱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00:27:17  


 
  理論的探索:透過統合與共同體強化認同 

  歷史的發展並不是依照人類發展出來的理論行進,相反的,理論往往是在檢視歷史發展中所得到的結論。歐洲統合中的新功能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誕生。從新功能主義中,我們可以看到歐洲統合經驗可以為兩岸帶來甚麼樣的啟示。 

  新功能主義與功能主義一樣,都強調功能性合作的重要。與功能主義只強調技術性的合作不同,新功能主義者更強調政治性合作與主導的重要與不可或缺性。在新功能主義者看來,功能主義集中在技術性、無爭議性的事務,是無法有效達到統合的目的。新功能主義也認為,行為者會逐漸政治化。開始時各行為者會在若干技術性或不會引起爭論的範疇內進行合作,但日後他們逐漸發現,唯有將較多的權威讓與集體決策機構,或向其他相關功能領域擴大其合作範圍,才能達到他們所想要設定的目標。所以當合作範圍日益擴大,在國家主權與超國家決策之間的選擇日益明顯時,原始的合作也就逐漸向具爭議性的部門進行。這種行為者“逐漸政治化”的發展,使得原來只是在經濟部門的統合,提升到政治方面的統合。

  統合經由學習、擴溢(spill-over)與效忠轉移(loyalty transferring)三個階段。擴溢的概念類似於學習,但是也是學習的結果,強調一個功能部門向另一個功能部門的擴散。 

  在統合的過程方面,功能的“擴溢”是新功能主義的核心觀念。在觀察煤鋼共同體時可以發現,歐洲菁英最初對共同體支持者不多,但在從煤鋼共同體中獲得好處的經驗,使得他們願意支持歐洲其他方面的統合,而讓“統合部門的擴張邏輯”(the expansive logic of sector integration)產生。這種“擴溢”的效果就是功能合作所產生的結果,一方面是菁英分子經過學習過程,瞭解功能合作的益處,修正了觀念與行為;另一方面是功能合作使得資源與利益重新得到了分配。

   總結來說,統合的過程是首先從功能性部門的合作開始,然後它會逐漸擴溢至其他相關部門,其間透過跨國家或超國家機制的運作,最後擴展至政治性較高的部門。新功能主義則是針對功能主義的自動外溢(automatic spillover)的核心概念提出修正,新功能主義認為外溢的功能並不是自動產生的,其需要一些條件(例如政治菁英對於整合利益的認知,國際壓力等),甚至需要一些政治性條件的配合(例如主權問題的妥協)才可能向政治性較高部門外溢,否則甚至會產生溢回(spill-back)的情形。當然,如果碰到政治菁英刻意杯葛,統合更會溢回。 

  從新功能主義的理論中,可以得到若干結論。第一、學習效果。任何功能性的合作本身都是一個學習過程,透過彼此的學習,大家可以瞭解到合作所帶給彼此的利益。合作本身也是一種認同的建構過程,透過合作,彼此學習認識與瞭解對方,而減少對彼此的排斥,為共同認同奠定基礎。

  第二、要啟動共同體機制性的合作。合作最好是透過一個固定的常設機制運作,這也是莫內所強調的。莫內非常強調建立“超國家機制”的重要,他認為“歐洲的聯合不能僅是建立在善良願望的基礎上,還必須制定各種規章,……我們應留給後人的是一些組織機構,組織機構的生命力比個人的生命力加起來要大得多。這些機構若能好好地建立起來,就必可集人類智慧的大成,世代相傳,永無窮盡”(孫慧雙譯,《歐洲第一公民:讓.莫內回憶錄》,成都出版社,1993年,第447頁)。機構會累積共同的經驗,而變得愈來愈有智慧,機構一經建立就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這是一般只能產生形而上影響的理念或個人善意所無法相比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歐洲和平談了好幾個世紀,其間有國家與國家的合作,也有領導人的合作,但是一直到1950年代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的具體架構時,才真正為日後歐洲統合打下了基礎。機構的成立對歐洲統合的發展是絕對深遠的。這一點對於兩岸有著更大的啟示,如果兩岸的合作只是建立在領導人的善意或政黨的合作,這是不夠的,必須要創造兩岸共有的機制,當它有了生命力以後,它會自動發展,並使兩岸關係往不可逆轉的方向發展。

  第三、政治性條件的重要。不要過於樂觀地認為兩岸互動會愈來愈深,而必須認知到政治性的障礙還是需要政治性的解決,否則兩岸的合作會產生“溢回”現象。兩岸關係中有國際因素與台灣內部的台獨因素,這些不利於兩岸良性發展的因素都是蠢蠢欲動。因此,為了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領導人必須要勇敢地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包括兩岸的定位與走向。同樣的,統合能夠啟動也必須仰賴政治菁英的推動。歐洲統合經驗顯示,一般歐洲人民對於統合是處於被動的狀況,其原因是因為統合涉及利益的整合分配、組織機構的建立,只有菁英才有能力處理如此複雜的問題。從歐洲統合的歷史進程來看,所有重大的里程碑都是歐洲菁英所推動。因此,在兩岸統合過程中,兩岸領導菁英如何為統合創造條件就變得很重要。

  第四、統合可以創造認同。新功能主義所謂“效忠轉移”,指的並不是放棄對自己認同,而轉移到新的認同。新功能主義所強調的認同轉移,其實是一種“垂直性認同”的建立,即初期階段不僅保留對自己國家、民族、制度的認同,更發展出對所有成員所組成共同體的認同。以歐洲統合為例,由於歐洲共同體分別在共同農業、商業、環保、單一市場等政策上制定統一的政策,讓每一個成員國在制度上逐漸產生認同。另外也創造出歐元等具有象徵及實用性的歐洲貨幣,讓所有成員在自己原有國家的認同外,再增加了對整個歐洲,即歐洲聯盟的重疊性認同。在兩岸事務上,兩岸可以先保留對自己的認同,也開始強化對整個中國的認同,也就是“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