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內戰未結束 兩岸政治關係明顯滯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6-10 00:16:52  


建立軍事互信,先從兩岸退役軍人的互動開始。
 
  其一,台灣海峽對於大陸以武力結束內戰,有著重要的阻擋作用,但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長達近三十年的直接軍事干涉,才是真正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阻擋因素。可以說,在近三十年中,美國的直接軍事干涉,雖然是外部干擾因素,但卻是中國內戰不得結束直接的決定性因素。但是,美國之所以進行直接軍事干涉,又取決於當時冷戰背景下的中美關係及其發展變化。

  其二,開始於20世紀二十年代的國共兩黨深刻、嚴重的政治對抗,在1949年以後的事態發展中,已經演變為兩岸之間的嚴重政治對抗。如果說美國的武力干預,是中國內戰不得結束的直接的決定性因素,那麼這種政治對抗則是深層次的決定性因素。兩岸間的政治對抗,是美國得以進行武力干涉的內在因素,也是1949年以後兩岸之間戰爭行動延續三十年的基本原因,還是台灣當局實行“白色恐怖”、隔絕兩岸往來,長期進行“反共復國”教育,以及以“三不”回應大陸方面“三通”要求的決定性原因。顯然,兩岸的政治對抗,正是中國內戰不得結束的深層次決定性影響因素。

  其三,1988年以後,李登輝、陳水扁相繼執政的二十年中,儘管美國直接的武力干涉,在1979年中美建交後已不復存在,1949年以後的四十年兩岸政治對抗也開始弱化,但由於李、陳大力推進“台獨”路線,導致美國武力干涉和兩岸政治對抗兩個因素,以新的內涵,發生新的強化。主要是,美台軍事安全合作不斷加強,台灣逐漸成為冷戰後美國亞太軍事安全部署的重要環節;“台獨”與反“台獨”、分裂與反分裂,成為兩岸政治對抗的最主要內涵,並且導致政治對抗的再度強化。所以,李、陳推行“台獨”路線,成為兩岸打破四十年隔絕後,中國內戰仍然不得結束的決定性因素。

  儘管中國內戰至今沒有結束,但2008年5月以來,正在形成有利於結束中國內戰的局面。主要是,在阻礙中國內戰結束的各重要因素及其影響明顯減弱的同時,還開始出現有利於中國內戰結束的新因素。美國直接的武力干涉,雖然早在1979年1月中美建交時就已終止,但美台軍事關係不僅始終存在,而且在上一世紀九十年代達到中美建交後的最緊密程度,成為李、陳推行“台獨”路線的重要外部支撐因素。但是,從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後半期開始,隨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的不斷變化,特別是2008年5月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後,出現了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能力和意願,都開始減弱的趨勢。儘管美國不可能完全停止干涉台灣問題,不可能完全“放棄”台灣,但美國將不再成為阻礙中國內戰結束的主要因素之一,則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