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09:00:39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來推動。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特別是解決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徑。現實情況和歷史經驗表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體制機制。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長期滯後有深刻的體制機制原因

  文章稱,在偏重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政績考核制度下,不少地方政府官員忙於招商引資上項目,但由於任期較短,投資往往集中在短期見效的項目上,有的甚至不惜引入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而真正需要政府關注的教育、醫療、農業等領域卻投入不足。這使中國投資率居高不下,並且投資結構扭曲,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15年來,在這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是粗放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經濟發展方式為何長期難以根本轉變呢?從體制和機制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從資源配置來看,生產要素市場還不健全,市場機制還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方面的突出問題是,土地、能源資源、資本等要素市場發育滯後,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受到較多的行政幹預。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但在目前的政績考核制度和徵地制度下,土地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招商引資手段,往往一屆政府就把幾十年的土地都批出去了,其結果就是鼓勵企業搞規模擴張,使中國這樣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卻大量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和浪費問題。此外,水、煤、電、油等能源和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也不健全,總體價格水平偏低,不能反映其稀缺程度和供求關係。在中國目前的礦產資源開採體制下,開採礦產的成本很低也導致礦產資源價格偏低,不能反映資源稀缺情況和環境損害成本,造成資源使用中的大量浪費。從社會資金配置來看,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健全,企業所需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但是,受制於相關體制機制,中國利率水平偏低,並且信貸資金的配置時常會受到行政幹預。獲取信貸資金的低成本,也誘使企業鋪攤子、上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